小孩转氨酶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新生儿期肝脏发育未成熟及剧烈运动后,前者多在1-2周内恢复,后者休息后可恢复;病理性因素有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和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肝脏(如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ALT和AST判断,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护理方面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避免油腻辛辣,保证充足休息适当活动,还要定期复查肝功能。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小孩转氨酶高
(一)新生儿期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肝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转氨酶轻度升高,一般在生后1-2周内可逐渐恢复正常。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肝细胞对胆红素等物质的代谢功能还不完善,而转氨酶与肝脏的代谢功能密切相关,这种情况多与新生儿自身的生理发育阶段有关,无需特殊治疗,随着月龄增加可自行调整。
(二)剧烈运动后
小孩如果近期有过剧烈运动,如长时间奔跑、高强度玩耍等,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肌肉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转氨酶释放增加,引起转氨酶短暂性升高。一般在休息一段时间后,转氨酶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这是因为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代谢加快,细胞内的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浓度升高,此时让孩子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转氨酶通常会逐渐回落。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小孩转氨酶高
(一)肝脏疾病
1.病毒性肝炎
如乙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等。当小孩感染相关肝炎病毒后,病毒会侵袭肝脏细胞,导致肝细胞受损,肝细胞内的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引起转氨酶升高。例如,甲型病毒性肝炎多通过消化道传播,儿童感染后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同时转氨酶明显升高。通过血清学检查可检测到相应的肝炎病毒标志物来明确诊断。
2.药物性肝损伤
某些药物可能会对小孩的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比如一些抗生素(如红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等)等。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肝细胞有毒性的物质,损伤肝细胞,导致转氨酶释放增加。有明确的用药史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此时需要根据孩子的病情考虑是否调整用药。
(二)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肝脏
1.心血管疾病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肝脏淤血,导致肝细胞缺氧、受损,进而引起转氨酶升高。小孩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同时结合肝功能检查中转氨酶升高来综合判断病情。
2.感染性疾病
如严重的细菌感染引起败血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可能会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转氨酶升高。小孩会有发热、精神萎靡等全身感染症状,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发现感染指标异常,再结合肝功能情况进行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与诊断要点
(一)转氨酶检测指标
常用的转氨酶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般来说,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中,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线粒体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释放相对较早,而AST在肝细胞严重损伤时才明显升高。通过检测血液中ALT和AST的水平来判断转氨酶是否升高以及升高的程度。正常情况下,小孩的ALT参考值一般在0-40U/L,AST参考值一般在0-35U/L,当检测值超过正常范围上限时,提示转氨酶高。
(二)进一步检查
当发现小孩转氨酶高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来明确病因。如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乙肝五项、甲肝抗体等)、腹部超声检查以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等情况,还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来排查感染等情况。对于有用药史的小孩,要详细询问用药情况,以排查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
四、特殊人群(小孩)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一)饮食方面
对于转氨酶高的小孩,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苹果、橙子等),维生素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同时,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对于存在肝脏疾病的小孩,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调整饮食,如肝硬化患儿可能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等,但具体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二)休息与活动
让小孩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对于肝脏的修复也有积极作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长时间的剧烈活动,以免加重转氨酶高的情况。
(三)定期复查
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小孩复查肝功能,观察转氨酶的变化情况以及病情的进展。如果转氨酶持续异常或有升高趋势,要及时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