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可致腺样体面容,干预时机在患儿3-5岁左右发现迹象应尽早评估;非手术干预包括针对病因治疗(控制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局部治疗)和口腔功能训练(呼吸、吞咽与发音训练);手术适应证为保守治疗无效、影响面部发育等,手术常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术后有注意事项;不同年龄阶段患儿有特殊考虑,生活方式需调整,包括饮食均衡及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居住环境适宜等。
一、明确腺样体肥大导致腺样体面容的干预时机
对于儿童患者,一旦发现因腺样体肥大出现腺样体面容迹象,应尽早评估。通常在患儿3-5岁左右,可通过耳鼻喉科检查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以及面容改变情况。因为此阶段儿童的颌面骨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早期干预对面容恢复可能更有利。比如,若患儿同时存在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等腺样体肥大相关典型症状,且面容已出现轻微改变,如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等初期表现,就应及时就诊。
二、非手术干预措施
针对病因治疗
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患儿存在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情况,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腺样体的炎症反应,进而加重腺样体肥大。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根据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但需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避免不恰当使用。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则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让患儿多休息、多饮水等。
鼻腔局部治疗:对于伴有鼻塞的患儿,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能够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炎症,改善鼻腔通气情况。一般建议每日进行1-2次鼻腔冲洗,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姿势,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口腔功能训练
呼吸训练:指导患儿进行正确的鼻呼吸训练。可通过吹泡泡等游戏方式,帮助患儿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因为长期张口呼吸是导致腺样体面容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纠正呼吸方式至关重要。对于年龄稍大能够配合的患儿,可让其每天有意识地进行一定时间的鼻呼吸练习,如每次练习5-10分钟,每天3-4次。
吞咽与发音训练:进行正确的吞咽和发音训练也有助于改善面容。正常的吞咽动作和发音时的口腔、面部肌肉运动能够促进颌面骨的正常发育。可以让患儿学习正确的吞咽方式,即吞咽时舌头轻抵上颚;发音训练可从简单的元音发音开始,如“a”“o”“e”等,引导患儿用正确的口腔肌肉运动来完成发音。
三、手术干预
手术适应证
当腺样体肥大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张口呼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经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此外,如果腺样体肥大已经明显影响患儿的面部发育,出现较为明显的腺样体面容表现,也是手术的适应证之一。一般来说,当腺样体堵塞后鼻孔超过2/3,且患儿存在反复腺样体炎发作,每年发作次数在5次及以上,同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听力下降等情况时,也建议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鼻内镜下进行,属于微创手术。术后要注意保持患儿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鼻腔出血。同时,要关注患儿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呼吸情况、面部发育的后续变化等。一般术后1-2周创面逐渐愈合,在此期间要让患儿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以温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减少对手术部位的刺激。
四、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特殊考虑
婴幼儿阶段:婴幼儿腺样体肥大导致腺样体面容时,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治疗选择上更倾向于保守治疗为主。要密切观察其呼吸、喂养等情况,因为婴幼儿张口呼吸可能会影响喂养,导致喂养困难,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持婴幼儿鼻腔通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等方法,但要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药物或操作加重婴幼儿的不适。
学龄儿童阶段:学龄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配合能力,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其心理因素。面容改变可能会对学龄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如导致自卑等情绪。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关注疾病本身的治疗,还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同时,在康复过程中,要监督患儿坚持进行口腔功能训练等,确保治疗效果。
五、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保证患儿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有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包括颌面骨的正常发育。避免让患儿过多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上呼吸道的炎症反应,不利于腺样体肥大的恢复。
生活环境方面: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新、湿润,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让患儿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因为过敏也可能诱发上呼吸道炎症,加重腺样体肥大。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和污染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