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

来源:民福康

川崎病有特定临床表现,发热≥5天且抗感染无效,有黏膜、皮疹、手足及颈部淋巴结表现;实验室检查见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异常及心脏超声可发现冠状动脉异常;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婴儿及有家族史儿童需特殊关注。

一、临床表现方面

1.发热特点

发热持续时间较长,通常≥5天,且多为反复高热,体温常可超过39℃,部分患儿发热可持续2周甚至更久,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发热表现相对不典型,体温波动情况可能不如年长儿典型,但仍以长时间发热为重要特征。

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这是因为川崎病是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相关疾病,并非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所以使用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不能使发热缓解。

2.黏膜表现

口唇改变:口唇潮红、皲裂,严重时可出现出血,这是由于血管炎累及口唇部血管及组织,导致局部血运及组织状态异常。

口腔黏膜改变: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咽部充血明显,但通常无脓性分泌物,这与感染性咽炎等有明显区别,感染性咽炎多有脓性分泌物且局部炎症表现更倾向于感染因素。

眼结合膜改变:双眼球结合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多为非渗出性的充血,这是因为血管炎累及眼部血管,引起结合膜血管扩张充血。

3.皮疹表现

皮疹形态多样,可表现为多形性红斑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等,皮疹一般无瘙痒,分布可遍及全身,以躯干部多见,但无固定好发部位,这与一些过敏性皮疹可能有不同的分布特点,过敏性皮疹可能有更明确的接触史及特定部位好发情况。

皮疹消退后一般无色素沉着或脱屑,但部分患儿可能有细微脱屑现象,需注意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

4.手足表现

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明显,恢复期指(趾)端可出现膜状脱皮,这是川崎病较为特征性的手足表现,由于血管炎影响手足部血液循环及组织代谢,导致急性期水肿,恢复期出现脱皮。婴儿由于手足相对较小,水肿表现可能更局限,但仍可出现相应改变。

5.颈部淋巴结肿大

颈部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多为非化脓性,淋巴结直径常≥1.5cm,这是因为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可累及颈部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升高,常>15×10/L,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核左移现象,这是机体对血管炎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炎症刺激导致白细胞动员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血小板在病程早期可正常,发病1-2周后逐渐升高,疾病恢复期可明显增高,这与血管炎导致的血小板反应性增多有关,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可促使血小板活化、聚集及释放等。

血红蛋白可能正常或轻度降低,部分患儿因发热、炎症等因素可能存在轻度贫血。

2.炎症标志物

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常>10mg/L,提示体内存在明显炎症反应,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状态下迅速升高,川崎病的血管炎炎症可导致CRP显著增高。

血沉增快,常>30mm/h,血沉增快也是反映炎症活动的指标之一,血管炎引起的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可使血沉加快。

3.心脏相关检查

超声心动图:病程早期可发现冠状动脉异常,如冠状动脉扩张,内径>3mm,部分患儿可出现冠状动脉瘤,表现为冠状动脉局部呈瘤样扩张,内径≥4mm,甚至更宽,婴儿由于冠状动脉相对较细,诊断冠状动脉扩张的标准可能相对更严格,需密切观察冠状动脉内径变化,因为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影响患儿预后。不同年龄儿童冠状动脉正常内径有一定参考范围,需依据儿童各年龄段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扩张或动脉瘤形成。

三、排除其他疾病方面

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风湿性疾病等。感染性疾病多有相应的感染灶及病原学依据,如败血症可找到相应病原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检测到EB病毒相关抗体等;风湿性疾病有其自身的诊断标准及疾病特点,与川崎病的血管炎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明显区别,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进行鉴别诊断。例如,败血症患儿多有明确的感染源,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而川崎病血培养为阴性;风湿性疾病的关节表现、自身抗体等有其特异性改变,可与川崎病相鉴别。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婴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及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更需密切观察发热情况、手足及黏膜表现等,因为婴儿表达能力差,病情变化可能不易被及时察觉,所以对婴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需更加谨慎,要多次仔细检查黏膜、手足等部位,及时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对于有川崎病家族史的儿童,其发病风险可能相对增高,在出现长时间发热等表现时需提高警惕,更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川崎病
川崎病一般指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性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川崎病的治疗原则?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川崎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阿司匹一般是每天30到35毫克每公斤体重分2到3次服用,热退后3天逐渐减量;2.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一般在病程的第5到7天使用;3.糖皮质激素,正常不单独使用。
川崎病治愈后有后遗症吗?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呈自限性经过,适当治疗可以逐渐康复,但是也有少数患者会表现出并发症,需要定期复诊,做好合理的喂养。
川崎病属于重疾吗?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川崎病是属于重大疾病,它主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系统性血管炎,以全身血管炎变为首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孩疾病。该病病因一向不明,多发于2~4岁孩子。川崎病对于儿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最大的危害就是损害心脏冠状动脉。
川崎病病愈后多久可以打疫苗?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川崎病是好发于儿童的一种疾病,如果孩子得了川崎病的话,我们建议是在完全治愈一年左右再给孩子打疫苗,因为它是属于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如果孩子有免疫系统的问题的时候,尽量是不打疫苗的,因此当免疫系统逐渐的恢复正常之后再去打疫苗,此时可能会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并且疫苗才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
川崎病跟新冠感染有关系吗?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川崎病跟新冠感染没有直接的关系。川崎病属于儿童时期常见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而新冠感染的发生是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属于急性感染性肺炎。但是川崎病可能会导致儿童的免疫力降低,如果家长平时没有帮助儿童做好护理措施,可能会增加受到感染的风险,提高新冠感染发生的几率。家长
8个月宝宝发烧到39度怎么回事
郭庆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8个月宝宝发烧到39度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特定疾病等。 1.感染性疾病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可能的感染部位有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神经中枢系统等。 2.非感染性疾病 如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等,也可能导致
宝宝特别容易发烧是什么原因
郭庆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宝宝特别容易发烧可能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原因有关。 1.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感染和炎症的影响,从而导致发烧。 2.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 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发烧。 3.
孩子反复发烧是怎么回事
郭庆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孩子反复发烧可能与细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结缔组织性疾病、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1.细菌性感冒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可能导致孩子畏寒、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并伴有反复发热。 2.病毒性感冒 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高热不退或反复发热,并伴有鼻塞、全身乏力等症状。 3.结缔组织性疾病 如
不典型川崎病是什么病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不典型川崎病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疾病表现形式。 与典型川崎病相比,其症状可能不完全具备或表现不明显,比如发热可能并非持续高热,皮疹形态可能不典型等,这给诊断带来一定挑战。 由于症状的非典型性,往往需要综合多项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如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是否有病变等,增加了准确诊断的难度。 因为症状
川崎症是什么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川崎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目前对于川崎症的确切病因仍在研究中,可能与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该病主要包括持续发热、皮疹、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等症状。发热多为高热且持续时间较长,皮疹形态多样,可随体温变化而出现或消退。球结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口唇充血干裂
川崎病是白血病的前兆吗
王武明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 三甲
川崎病不是白血病的前兆。川崎病是日本川崎发现的一种传染病,可伴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川崎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没有特殊的治疗药物。目前抗病毒、增强免疫力、适当的使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患者能好转。而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有时也有发热、淋巴结肿大,但是没有皮疹。一般白细胞偏高进行骨髓穿刺、骨髓涂片的检查,能够明确诊断。
川崎病做什么检查
常红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川崎病又被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影响中小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为了确诊川崎病,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最主要的检查是心脏超声,其他的辅助检查有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1.心脏超声川崎病最主要的检查是心脏超声,通过心脏超声了解患儿冠状动脉有没有扩张。冠状动脉扩张及冠脉瘤的标准根据患儿年龄及
川崎病的治疗费用是多少
常红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川崎病的治疗费用,主要取决于患儿的体重,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每公斤体重2克,如果患儿体重比较大,丙球费用就会高。目前2.5克的丙球是400多块钱一支。患儿体重要是60克,丙球的费用就可以达到2万元人民币。如果患儿还合并冠状动脉扩张、成瘤样扩张,甚至于形成冠状动脉瘤、血栓以及冠状动脉瘤破裂,此种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心脏介入或者手术治疗,费用也无法
川崎病怎样才算康复了
宋凌云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患上川崎病后如果复查发现疾病主要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恢复到正常状态且孩子症状缓解,可以基本断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川崎病从性质上考虑属于血管炎综合征,患病后要及时进行治疗,不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缓解,还需要按时进行复查。平时要监测孩子体温是否正常,在复查时也需要查看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伤。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王淑芬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体温通常在39到40摄氏度左右,并且临床上通过使用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其次孩子会出现双眼睑结膜充血、会阴部出现皮疹以及口唇干燥、红肿、皲裂,同时还可能会出现杨梅舌等症状,孩子的颈部淋巴结通常会出现单侧或者双侧肿大,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的改变症状,比如冠状动脉瘤或者狭窄等。
川崎病有后遗症吗
童鹏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川崎病有后遗症,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损伤,包括眼结膜充血、杨梅舌、口唇干裂,严重的会出现冠状动脉瘤和动脉扩张。一般选择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严重的川崎病可能会伴有冠状动脉瘤,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并且要定期的复查心脏彩超。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