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致月经永久停止的生理现象,45-55岁常见,个体有差异。绝经前后有雌激素变化相关身体变化,受年龄、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临床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评估,绝经女性自身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检查,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如老年绝经女性重骨骼健康等,严重症状可在评估后考虑激素补充治疗但有禁忌证。
自然绝经的判断标准
女性连续12个月无月经来潮,同时伴有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等一系列变化。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内的卵泡逐渐耗竭,不再有足够的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雌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月经停止。
绝经前后的身体变化
雌激素变化相关表现
血管舒缩症状:约75%的绝经女性会出现潮热,表现为反复出现的短暂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这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血管收缩功能不稳定引起的。
泌尿生殖系统变化:阴道黏膜变薄、萎缩,弹性减退,分泌物减少,出现性交疼痛;尿道黏膜变薄,括约肌松弛,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盆底组织松弛,可能导致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
骨骼系统变化:雌激素对骨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速度大于骨形成速度,导致骨量丢失加快,易发生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尤其是椎体、髋部等部位的骨折。
心血管系统变化:绝经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雌激素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缺乏雌激素后,血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易发生,表现为血压波动、冠心病发病率升高等。
神经系统变化: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神经症状。这与雌激素缺乏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有关,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水平变化。
绝经的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自然衰退是绝经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女性35岁以后卵巢功能开始逐渐下降,卵泡数量减少,到45岁左右大部分女性进入绝经前期,然后逐渐过渡到绝经。
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绝经提前,如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衰竭,表现为闭经、雌激素水平低落等;盆腔手术,如卵巢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可能损伤卵巢血液供应或直接切除卵巢组织,导致绝经提前;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也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引起绝经相关改变。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吸烟会损害卵巢功能,加速卵泡耗竭,从而导致绝经提前。研究表明,吸烟女性绝经年龄比不吸烟女性平均早2~3年。
营养不良:过度节食、营养不均衡等导致体重过低,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引起月经紊乱,甚至导致绝经提前。
运动量过大:长期高强度运动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分泌,导致月经失调,进而可能影响绝经时间。
绝经的临床评估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女性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经量等;了解是否有手术史、疾病史;询问生活方式相关信息,如吸烟、饮食、运动情况等。
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情况;检查骨骼情况,评估是否有骨质疏松的体征等。
实验室检查
激素水平测定: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等激素水平。绝经后女性FSH和LH水平明显升高,E2水平显著降低。一般来说,FSH>40U/L,E2<10~20pg/ml可辅助判断绝经。
骨密度检查: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等方法检测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的风险,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下降是常见表现。
绝经相关的健康管理
对于绝经女性自身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如多吃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富含钙的食物,适当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强度,改善心血管功能和精神状态;戒烟限酒。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乳腺检查、骨密度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绝经相关的健康问题,如早期发现骨质疏松、乳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绝经女性:更要注重骨骼健康,预防骨折,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注意避免摔倒等危险因素;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老年绝经女性,要密切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干预。
绝经后出现严重症状的女性:如潮热、失眠、严重情绪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时,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适当的激素补充治疗,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病史、不明原因阴道出血等情况是激素补充治疗的禁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