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感染相关的盆腔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出血相关的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脏器损伤相关的肠道损伤和膀胱损伤,以及盆底功能相关的阴道顶端脱垂和排尿功能障碍,不同并发症有其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和相应表现。
一、感染相关并发症
(一)盆腔感染
1.发生情况: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感染较为常见,多与手术操作、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例如,手术过程中若有细菌侵入盆腔,术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低下状态,就容易引发感染。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能力不如年轻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若患者本身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会增加盆腔感染的几率,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3.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等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盆腔压痛等。
(二)泌尿系统感染
1.发生情况:子宫切除手术可能会对泌尿系统产生一定影响,术后患者若长时间卧床、留置导尿管等情况,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留置导尿管超过一定时间(如超过3天),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2.影响因素:老年患者泌尿系统本身的防御功能有所减退,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尿道短,相比男性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子宫切除术后若护理不当,这种风险进一步增加。
3.表现: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发热等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等异常。
二、出血相关并发症
(一)术中出血
1.发生情况:手术过程中由于解剖结构复杂、血管结扎不牢固等原因可能导致术中出血。例如,在分离盆腔血管时,如果结扎线脱落或血管结扎不确切,就会引起术中出血。
2.影响因素:对于有盆腔粘连病史的患者,手术分离粘连时更容易损伤血管,从而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肥胖患者由于组织层次辨认困难,也可能增加术中出血的可能性。
3.表现:术中可表现为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较多,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二)术后出血
1.发生情况:术后创面愈合过程中,若血管结扎线脱落、创面感染导致血管破裂等情况可引起术后出血。一般在术后1-2周内可能出现术后出血。
2.影响因素: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术后创面血管压力增加,容易导致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术后出血的风险明显升高。
3.表现:患者可出现阴道流血量增多,严重时可伴有头晕、乏力、心慌等贫血表现,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
三、脏器损伤相关并发症
(一)肠道损伤
1.发生情况:子宫与肠道相邻,手术中可能因解剖结构辨认不清等原因导致肠道损伤。例如,在盆腔粘连严重的情况下,分离粘连时可能误损伤肠道。
2.影响因素:有多次盆腔手术史的患者盆腔粘连严重,手术中肠道损伤的风险大大增加;肥胖患者由于腹腔内脂肪组织多,肠道位置相对不清晰,也容易发生肠道损伤。
3.表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若肠道穿孔,可出现腹膜炎表现,如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腔穿刺可抽出肠内容物。
(二)膀胱损伤
1.发生情况:子宫与膀胱关系密切,手术中若膀胱分离过度或电刀使用不当等可导致膀胱损伤。例如,在膀胱子宫反折处分离时,操作不慎就可能损伤膀胱。
2.影响因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膀胱与子宫粘连严重,手术中膀胱损伤的风险较高;子宫增大明显的患者(如巨大子宫肌瘤患者),膀胱位置上移,手术中容易损伤膀胱。
3.表现:患者可出现血尿,若膀胱损伤后与阴道相通,可出现阴道流尿液等表现。
四、盆底功能相关并发症
(一)阴道顶端脱垂
1.发生情况: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失去了子宫的支撑作用,若盆底组织修复不佳等情况,可导致阴道顶端脱垂。一般在术后数月至数年可能逐渐出现。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盆底组织本身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发生阴道顶端脱垂的风险更高;术后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的患者,也会增加阴道顶端脱垂的几率,因为重体力劳动会增加腹压,影响盆底组织的恢复。
3.表现:患者可自觉阴道内有块状物脱出,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如行走、排尿等。
(二)排尿功能障碍
1.发生情况: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或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例如,手术中损伤了支配膀胱的神经,可导致术后排尿困难等。
2.影响因素:手术范围较大、时间较长的患者,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有盆腔神经损伤高危因素的患者,如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等情况,更容易出现排尿功能障碍。
3.表现:患者可出现尿潴留(无法自主排尿)或尿频、尿急等排尿异常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