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压疮需从多方面进行管理,包括入院时用Braden评分量表等评估风险并动态监测,定期翻身、变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使用减压用品,保证营养均衡与水电解质平衡,控制病房温湿度并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针对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评估与监测
1.风险评估
对于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时应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常用Braden评分量表等工具。Braden评分量表从感觉、潮湿、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6个方面进行评分,分值越低发生压疮风险越高。例如,分值≤18分提示患者有中度或高度压疮风险,需采取预防措施。不同年龄人群风险评估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皮肤薄嫩、活动能力相对弱,老年人皮肤松弛、血液循环差等,都要在Braden评分基础上结合各自特点综合判断。
对于长期卧床、术后患者等需动态评估,一般至少每班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2.皮肤监测
每日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重点观察骨隆突处、皮肤皱褶处等易受压部位。对于肤色较深的患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等变化,因为深色皮肤压疮早期表现可能不明显,如可能出现皮肤暗红、硬结等情况。
二、体位管理
1.定期翻身
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缩短翻身间隔时间。对于骨隆突处受压明显的患者,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可使用翻身枕等辅助工具,使身体与床面接触面积增大,减轻局部压力。儿童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根据儿童体重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翻身力度和频率;老年人骨骼脆弱,翻身时要注意保护骨骼关节,可多人协助翻身,保持身体轴线平直。
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
2.体位变换
对于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可采用不同体位交替,如仰卧位、侧卧位、半卧位等交替变换。侧卧位时,一般保持侧卧角度30°左右,可在背部和胸前放置软枕支撑,使身体呈自然放松状态,减轻身体各部位压力。儿童侧卧位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压迫胸部影响呼吸;老年人侧卧位时要注意防止髋关节脱位等情况,可在两腿之间放置软枕保持髋关节舒适体位。
三、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水温适宜(一般32-34℃),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清洁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拍干皮肤,尤其是皮肤皱褶处要擦干。儿童皮肤娇嫩,选择儿童专用温和清洁剂,清洁后涂抹儿童专用无刺激的润肤霜;老年人皮肤干燥,可选择滋润型的皮肤护理产品,但要注意避免引起皮肤过敏。
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衣物,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对于大小便失禁患者,要及时清理排泄物,可使用保护性敷料如造口护肤粉等保护皮肤。
2.使用减压用品
可使用气垫床、泡沫床垫等减压设备。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身体受压部位不断变化,减轻局部压力。儿童使用气垫床时要选择适合儿童体重和身体尺寸的气垫床,调节合适的充气压力;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避免因气垫床压力不当导致皮肤损伤。
对于局部易受压部位,可使用减压贴、水胶体敷料等。例如,在骶尾部放置减压贴,可有效减轻局部压力,保护皮肤。
四、营养支持
1.均衡饮食
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蛋白质是皮肤修复的重要原料,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以支持皮肤和骨骼健康,可通过增加奶制品、鱼虾等食物摄入;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退,要注意营养物质的易消化吸收,可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软食摄入。
对于营养不良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必要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助于皮肤的正常代谢。每日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调整液体摄入量。儿童要注意按需喂养,保证水分摄入;老年人要注意避免脱水,可少量多次饮水。
五、环境管理
1.控制室温与湿度
保持病房温度在22-24℃,湿度在50%-60%。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患者皮肤保持良好状态,避免因干燥或潮湿引起皮肤问题。儿童对温度变化敏感,要注意调节室温,避免过热或过冷;老年人对温度感知能力下降,也要注意室温调节,防止因温度不适导致皮肤血液循环异常。
2.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
患者搬运时,要平稳移动,避免拖、拉、推等增加摩擦力的动作。使用轮椅时,要调整好轮椅靠背和座位高度,在患者臀部和膝关节处放置软垫,防止皮肤与轮椅摩擦。平车搬运患者时,要使用气垫或软担架,保持平车平整,抬高床头时不宜超过30°,防止剪切力损伤皮肤。儿童搬运时要由专业人员轻柔操作,避免造成皮肤损伤;老年人搬运时要注意保护骨骼和皮肤,多人协作进行搬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