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越抓越痒的原因包括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原因有阴道炎症(霉菌性、滴虫性、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局部皮肤病变(外阴湿疹、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清洁、过度清洁);全身原因有糖尿病、黄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过敏反应,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同时注意外阴清洁干燥等。
一、局部原因
1.阴道炎症
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引起,多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者。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呈白色稠厚豆腐渣样。研究表明,阴道分泌物中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较高,其发病与阴道内菌群失调等因素相关。女性的生理结构特点使得阴道容易成为微生物定植的场所,当局部环境改变时,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导致外阴瘙痒且越抓越痒。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可经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患者外阴瘙痒、有灼热感,白带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臭味。阴道毛滴虫可吞噬阴道上皮内的糖原,阻碍乳酸生成,改变阴道酸碱度,从而刺激外阴引起瘙痒,搔抓后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主要有加德纳菌等厌氧菌以及人型支原体等,其中以厌氧菌居多。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外阴轻度瘙痒。阴道内菌群平衡被打破,厌氧菌等大量繁殖,其代谢产物刺激外阴导致瘙痒,搔抓会使局部皮肤受到进一步刺激,加重瘙痒感。
2.外阴局部皮肤病变
外阴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外阴皮肤炎症反应。局部潮湿、过敏、摩擦等都可能诱发。表现为外阴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搔抓后皮疹可破损、渗出、结痂。湿疹的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有关,外阴皮肤较为敏感,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刺激时,容易引发湿疹,导致瘙痒越抓越痒的情况。
外阴硬化性苔藓:是一种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的皮肤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性交痛及外阴烧灼感,病变早期皮肤发红肿胀,出现粉红、象牙白或有光泽的多角形小丘疹,进一步发展皮肤变薄变白、干燥易皲裂。搔抓会加重皮肤损伤,使瘙痒加剧并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以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为主的外阴疾病,可能与局部潮湿、搔抓和摩擦等慢性刺激有关。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患者多难以忍受而搔抓,搔抓后皮肤增厚似皮革,色素增加,出现苔藓样变。长期的搔抓刺激会使病情反复,瘙痒持续存在且越抓越痒。
3.不良卫生习惯
不注意外阴清洁,不勤换内裤,会导致局部污垢积聚,刺激外阴皮肤,引起瘙痒。尤其是在月经期间,经血、阴道分泌物等混合,如果不及时清洁,更容易引发瘙痒。女性在月经期间需要特别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巾,并及时更换。
经常使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或洗液清洗外阴,会破坏外阴皮肤的酸性环境,导致局部皮肤干燥、瘙痒。正常外阴皮肤的pH值呈弱酸性,有助于抑制病菌生长,过度清洁破坏了这种酸性环境,就容易引发瘙痒问题。
二、全身原因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阴道内糖原含量增加,适合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容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从而出现外阴瘙痒症状。而且高血糖状态会使局部皮肤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导致瘙痒感明显,搔抓后可能因皮肤破损而继发感染等情况。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注意外阴的清洁护理,一旦出现外阴瘙痒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合并阴道炎症等问题。
2.黄疸
肝胆疾病引起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沉积于外阴皮肤,可引起外阴瘙痒。黄疸患者除了外阴瘙痒外,还会有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对于黄疸患者出现外阴瘙痒,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黄疸情况,才能缓解外阴瘙痒症状。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也可出现外阴瘙痒。其发病机制与雌激素水平升高、胆酸代谢异常等有关。妊娠期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更容易出现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的瘙痒症状,外阴瘙痒会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
4.过敏反应
对卫生巾、内裤材质过敏,或者食用了某些过敏食物等,都可能引起外阴过敏反应,出现瘙痒症状。例如,有的女性对化纤材质的内裤过敏,穿着后很快会出现外阴瘙痒、红肿等表现。此时需要明确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进行相应的抗过敏治疗来缓解外阴瘙痒。
如果出现突然外阴瘙痒越抓越痒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穿着宽松舒适的内裤,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特殊人群如孕妇、糖尿病患者等更要重视外阴瘙痒的情况,及时就医,因为特殊人群的病情可能有其特殊性,需要谨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