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涵盖感染性、变态反应性、红斑鳞屑性、色素障碍性及皮肤附属器疾病等多种类型。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由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包含银屑病、玫瑰糠疹等;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涉及白癜风、黄褐斑等;皮肤附属器疾病有痤疮、脂溢性皮炎等,不同类型皮肤病有其各自的病因、发病表现及相关人群特点等。
一、感染性皮肤病
1.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可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原发型多表现为皮肤黏膜交界处的群集性小水疱,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等部位;复发型则在原发部位或附近反复发作。例如,初发的单纯疱疹可能在接触病毒后经过一定潜伏期出现症状,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可能更容易感染原发的单纯疱疹,且在生活中与他人密切接触等情况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多见于儿童,表现为全身性的斑疹、丘疹、水疱及结痂等,皮疹分批出现,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带状疱疹则是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再激活引起,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单侧带状分布的水疱,伴有神经痛,中老年人由于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患带状疱疹的风险相对较高。
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表现为黄豆大小的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儿童在玩耍等过程中皮肤破损后接触病毒容易感染寻常疣。
2.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具有传染性,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脓疱,易破溃结痂,可通过接触传播,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集体生活等情况易导致传播。
丹毒: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水肿性红斑,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好发于小腿及面部,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皮肤轻微破损后容易引发丹毒。
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如化妆品、金属饰品、某些植物等。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再次接触致敏物后发病时间缩短,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接触过敏原的机会不同,例如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相关过敏原时更容易发病,女性使用化妆品等接触性物质的机会较多,相对更易患接触性皮炎。
2.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湿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小丘疹、水疱,有渗出倾向;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婴幼儿由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等因素,容易患婴儿湿疹,而成年人可能由于生活压力、接触环境因素等患湿疹。
三、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1.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局限或广泛分布,病程长,易复发。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银屑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相关,精神压力等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2.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等有关。表现为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斑丘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多见于青壮年,春秋季多见,具体发病机制可能与机体对病毒等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四、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1.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等有关。表现为皮肤出现白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白斑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攻击黑色素细胞等机制相关。
2.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与内分泌、紫外线照射、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为颜面部对称性的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其发病机制涉及黑色素生成增加、代谢障碍等,女性由于内分泌变化等因素相对更易患黄褐斑。
五、皮肤附属器疾病
1.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因素有关。多见于青少年,也可发生于成年人,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脂分泌增多,从而容易引发痤疮,不同性别在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变化不同,男性相对皮脂分泌可能更旺盛,患痤疮的情况可能相对较多。
2.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皮脂分泌增多、免疫反应等有关。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成年人多见,婴儿脂溢性皮炎可能与母体雄激素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新生儿皮脂分泌增多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