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鉴别退烧后嗜睡是否为脑炎,需从观察临床表现、进行辅助检查及综合判断与随访入手。观察临床表现要关注意识状态细节(如意识障碍加重、眼神异常)和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张力、病理反射、前囟情况);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判断细胞数、蛋白等指标)、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脑部其他病变)、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查(初步判断感染类型);综合分析判断需结合多方面信息,还需对患儿随访观察,特殊人群更要严格排查。
一、观察临床表现
1.意识状态细节
脑炎患儿除了嗜睡外,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比如从嗜睡逐渐发展为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叫之不应的情况较正常退烧后更明显。要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烦躁不安后又转为萎靡嗜睡,甚至伴有抽搐等情况。例如一些病毒性脑炎患儿,在退烧后可能先有精神差、嗜睡,随后可能出现肢体抽搐、意识模糊等表现。
观察患儿的眼神,脑炎患儿可能出现眼神呆滞,对周围事物缺乏正常的关注和反应,而单纯退烧后嗜睡的孩子,眼神可能相对更灵活,在刺激下能有较正常的回应。
2.神经系统体征表现
检查患儿的肌张力情况,脑炎患儿可能出现肌张力异常,如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肌张力减低则表现为肢体松软,活动时活动度增大。可以通过活动患儿的四肢来初步判断,正常退烧后嗜睡的孩子肌张力一般是正常的。
检查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等。脑炎患儿可能出现病理反射阳性,而单纯退烧后嗜睡的孩子病理反射通常为阴性。对于婴幼儿,还可以观察前囟情况,脑炎患儿如果颅内压增高,可能出现前囟紧张、隆起等表现,而单纯退烧后嗜睡一般前囟无此异常改变。
二、进行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检查意义:脑脊液检查是排除脑炎的重要依据。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其中的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等指标。正常脑脊液细胞数极少,蛋白含量低,糖和氯化物在正常范围。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细胞数会增多,病毒性脑炎时多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细菌性脑炎时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同时蛋白含量可能升高,糖和氯化物可能降低。例如化脓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涂片和培养可找到致病菌,细胞数显著增高,蛋白明显升高,糖含量明显降低。
注意事项:对于小孩进行腰椎穿刺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前要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如有无严重的出血倾向等。操作后要让患儿去枕平卧6-8小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等情况。
2.头颅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脑炎患儿头颅CT或MRI可能有异常表现,如病毒性脑炎可能出现脑实质内片状稍低密度影等,细菌性脑炎可能伴有脑水肿、脓肿形成等相应影像学改变。而单纯退烧后嗜睡的孩子头颅影像学一般无异常。通过头颅CT或MRI可以排除脑部的其他结构性病变导致的嗜睡等表现,例如脑部肿瘤等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头颅影像学检查能帮助鉴别。在检查过程中要确保小孩保持安静,对于不配合的小孩可能需要在适当的镇静下进行检查,但要注意镇静药物对小孩的影响及相关禁忌。
3.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查
血常规:病毒性脑炎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脑炎患儿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类型倾向,为进一步判断是否为脑炎提供线索。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脑炎,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较为明显,而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白细胞多无明显升高或轻度变化。
C-反应蛋白:细菌性感染时C-反应蛋白多明显升高,病毒性感染时C-反应蛋白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所以C-反应蛋白的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感染的性质,帮助排查脑炎相关的感染因素。
三、综合判断与随访
1.综合分析判断
需要综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判断。如果患儿退烧后嗜睡,同时伴有神经系统体征异常,如肌张力改变、病理反射阳性,脑脊液检查有异常,头颅影像学有相应改变,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提示细菌或病毒感染倾向等,就要高度怀疑脑炎。反之,如果临床表现仅为单纯嗜睡,辅助检查均无异常,那么脑炎的可能性较小。
2.随访观察
即使初步判断脑炎可能性小,也需要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因为有些脑炎的表现可能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典型,在后续的观察中可能会出现典型的脑炎症状。要定期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意识情况、神经系统体征等变化,一般随访2-3天,如果患儿嗜睡情况逐渐缓解,精神状态逐渐恢复正常,神经系统体征无进行性加重,辅助检查也无异常进展,那么脑炎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加重,就要重新评估是否为脑炎。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早产儿等,由于其自身免疫等系统发育不完善,在退烧后嗜睡时更要严格按照上述流程进行排查,因为这类人群脑炎的表现可能更不典型,需要更加谨慎和密切的观察及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