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缓解药物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和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受体激动剂;免疫治疗有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触发因素如识别避免过敏原、避免刺激性物质,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运动锻炼如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时间等。
一、药物治疗
1.缓解药物
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可迅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支气管痉挛,通过激活气道平滑肌细胞上的β受体,使平滑肌松弛,扩张支气管。常用于缓解哮喘急性症状,适用于各年龄段儿童,但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心悸、手抖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需在成人监护下。
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气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减少乙酰胆碱介导的支气管收缩,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可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适用于年龄较大、能够配合吸入装置的儿童,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能有口干等表现。
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强心、利尿作用,但由于其治疗窗较窄,个体差异大,且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反应(心律失常等),现在临床应用相对减少,除非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时才谨慎使用,且需监测血药浓度。
2.控制药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如布地奈德,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气道黏膜水肿、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于儿童哮喘的长期控制效果显著,需长期规律使用,一般需要每天使用,不同年龄儿童使用的吸入装置可能不同,要注意用药后的口腔清洁,减少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以及对糖皮质激素不耐受的儿童,一般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能有头痛、腹痛等,但发生率较低。
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需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用于哮喘的长期控制,不能单独用于哮喘的治疗。适用于年龄较大、能够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的儿童,可延长支气管舒张时间,但长期单独使用可能增加哮喘发作风险,需严格按照联合治疗方案使用。
二、免疫治疗
1.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对于明确由变应原引起的哮喘,如对尘螨、花粉等过敏的儿童,可考虑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一般需要持续治疗3-5年,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可能出现局部(注射部位红肿、瘙痒)或全身(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在有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
三、非药物治疗
1.避免触发因素
识别并避免过敏原: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如尘螨、宠物毛发、霉菌等,要尽量让儿童避免接触。例如,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寝具;避免儿童接触宠物;保持室内干燥,防止霉菌生长等。不同年龄儿童接触过敏原的方式不同,需要家长根据儿童的生活环境和习惯进行针对性预防,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更多接触家中的过敏原,家长需格外注意家居环境的管理。
避免刺激性物质:如烟雾(包括香烟烟雾、厨房油烟等)、冷空气、强烈气味等。儿童的呼吸道较为敏感,烟雾和刺激性气味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家长要避免儿童处于吸烟环境中,在寒冷天气外出时注意给儿童佩戴口罩保暖,减少接触香水、油漆等强烈气味的物质。
2.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指导儿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较好地掌握。让儿童平卧或半卧位,放松腹部肌肉,用鼻子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使腹部下陷,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腹式呼吸可以增强膈肌的运动,改善肺通气功能,对于哮喘儿童的肺功能改善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儿童的训练效果可能因配合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家长可在儿童能够理解和配合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缩唇呼吸:教导儿童用鼻子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2-3倍,如吸气2秒,呼气4-6秒。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减少呼气时的气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适用于能够配合呼吸技巧的儿童,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家长辅助引导。
3.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对哮喘儿童有益,但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时间。例如,游泳是一种较好的运动方式,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胸廓的负担,且游泳环境相对湿润,对呼吸道刺激较小,适合哮喘儿童进行。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避免在寒冷、干燥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后要注意保暖,防止因运动后受凉而诱发哮喘发作。不同年龄儿童的运动耐力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