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炎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各有特点。临床表现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下的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体格检查有感觉和运动方面的检查及相应异常表现;辅助检查中神经电生理检查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有异常情况,实验室检查的血液、脑脊液检查能为诊断提供依据,不同人群检查有差异及与相关病史关联。
一、临床表现方面
1.感觉异常
年龄因素:儿童神经炎可能表现为肢体的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出现哭闹、不愿活动肢体等情况。成人则多能较清晰表述肢体有异常的感觉,如手足部位有蚁行感等。
性别差异:在感觉异常的表现上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不同性别因工作生活方式不同,接触神经炎相关诱因的概率可能有差异,比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可能因外伤等因素更易引发神经炎。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的人,酒精可能损伤神经,导致感觉异常,如周围神经炎患者会出现手足末端的感觉减退或过敏等。有糖尿病病史的人,高血糖状态长期损伤神经,可出现四肢对称性的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这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易出现。
病史影响: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属于神经炎的一种类型),多有前驱感染病史,随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对称性无力,同时伴有感觉异常,从远端向近端发展。
2.运动障碍
年龄方面:儿童神经炎导致运动障碍时,可能表现为肌肉无力,影响正常的肢体运动,如不能正常站立、行走等。幼儿可能会出现发育迟缓,大运动技能落后于同龄儿童。成人运动障碍则可能表现为肢体肌肉无力、萎缩,严重时影响肢体的精细运动或日常的行走、持物等功能。
性别与生活方式:性别间无明显运动障碍表现差异,但长期缺乏运动的人,本身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若发生神经炎,运动障碍可能更明显。比如长期卧床的人,神经炎导致的肌肉无力可能会加重其活动困难。
病史关联: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人,如脑卒中后可能并发神经损伤,出现运动障碍,与原发病的病情严重程度、恢复情况等相关。若原发病病情重,神经损伤范围广,运动障碍可能更严重。
二、体格检查方面
1.感觉检查
会进行触觉、痛觉、温度觉等检查。通过棉签轻触皮肤检查触觉,用大头针轻刺皮肤检查痛觉,用盛有热水和冷水的试管检查温度觉。神经炎患者相应部位的感觉阈值会发生改变,如触觉减退、痛觉过敏或减退、温度觉异常等。不同年龄、性别在感觉检查中的表现判断需结合其正常的感觉范围,儿童的正常感觉范围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的发育阶段来判断是否异常。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感觉检查时可能会发现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减退,这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的典型表现之一。
2.运动检查
包括肌肉力量检查(采用肌力分级法,如0-5级分级)、肌肉张力检查等。神经炎患者可能出现肌肉力量下降,如肌力低于正常等级,肌肉张力也可能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对于儿童,要考虑其正常的肌肉力量和张力发育水平,比如幼儿正常的肌张力和肌力与学龄儿童不同。有外伤病史的人,运动检查时要注意外伤对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外伤可能直接损伤神经导致运动障碍,通过运动检查可发现相应肌肉的力量、张力异常情况。
三、辅助检查方面
1.神经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可以记录肌肉电活动,神经炎患者的肌电图会出现异常,如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多等。不同年龄的人群肌电图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神经传导速度相对成人较慢,波幅也较低。性别对肌电图结果影响不大,但生活方式中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肌肉本身的电活动可能与常人有差异,不过这与神经炎的关系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肌电图可能会出现与自身免疫损伤神经相关的异常电活动表现。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能够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会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等。对于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常显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这是评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病史越长,血糖控制越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可能越明显。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维生素B12水平、自身抗体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感染可能是神经炎的诱因之一。血糖检查用于排查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损伤神经。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可用于判断是否因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神经炎,如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常伴有维生素B12缺乏,进而引发周围神经炎。自身抗体检查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可能会检测到相关的自身抗体阳性。
脑脊液检查:对于一些炎性神经炎,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检查可发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不同年龄的脑脊液正常指标有差异,儿童的脑脊液蛋白含量等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