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症状多样,有下腹部隐痛坠胀(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腰骶部酸痛;月经周期改变(提前或推迟、经期长短不一)、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白带量增多、性状改变(色黄、有异味等);可致不孕,部分患者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疼痛
下腹部疼痛:多为隐痛、坠胀感,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盆腔组织充血、粘连,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例如,长期的盆腔炎症刺激使得盆腔内的神经末梢处于敏感状态,当身体劳累时,机体的代谢变化可能加重盆腔的充血,从而使疼痛加剧;而性交时的机械刺激以及月经前后盆腔的充血状态变化,都会诱发或加重下腹部的疼痛。不同年龄的女性,由于身体的生理状况不同,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程度有所差异,但基本的疼痛特征是相似的。对于育龄女性,可能因为生育、性生活等因素,炎症更容易反复发作,疼痛也更常见;而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略有不同,但下腹部的隐痛坠胀感依然是常见表现。
腰骶部酸痛:炎症累及腰骶部周围组织时可出现腰骶部酸痛,这是由于盆腔炎症的蔓延波及腰骶部的神经及肌肉组织。比如炎症通过淋巴系统等蔓延至腰骶部的相关结构,导致局部的炎症反应,刺激神经引起酸痛感。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女性长期久坐、姿势不良,会加重腰骶部的负担,使得慢性盆腔炎引起的腰骶部酸痛更加明显。有慢性盆腔炎病史的女性,若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或站姿,会影响盆腔的血液循环,进一步加重炎症相关的腰骶部不适。
月经异常
月经周期改变:可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经期长短不一。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影响了卵巢的功能以及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例如,炎症可能导致卵巢的内分泌功能紊乱,使得激素的分泌失衡,从而干扰了正常的月经周期。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的表现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本身月经周期尚不稳定,慢性盆腔炎可能会进一步打乱其原本正在建立的规律月经周期;而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慢性盆腔炎可能会加速其月经周期的紊乱,导致月经提前或推迟更为明显。
月经量变化:月经量可增多或减少。当炎症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增生和脱落时,会导致月经量的改变。比如,炎症引起子宫内膜充血、水肿,过度增生,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而长期的慢性炎症导致子宫内膜受损,出现萎缩等情况,则可能引起月经量减少。对于有慢性盆腔炎病史的女性,若合并有贫血等情况,月经量的变化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明显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例如,月经量过多可能导致女性贫血加重,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而月经量过少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受损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白带异常
白带量增多:白带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质地可呈脓性、黏液性等。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刺激导致盆腔内的腺体分泌增加。例如,宫颈、阴道等部位在炎症的作用下,腺体分泌功能亢进,从而使白带量增多。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白带量增多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长期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女性,由于局部细菌容易滋生,会加重白带增多的情况;而注重个人卫生但患有慢性盆腔炎的女性,也可能出现白带量增多的现象,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白带性状改变:可出现白带色黄、有异味等。如白带呈脓性,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较为严重,炎症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渗出,使得白带呈现脓性改变;白带伴有异味可能是因为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了特殊的气味。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白带异常可能相对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不恰当的卫生用品使用等可能会加重白带的性状改变。而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系统防御功能减弱,慢性盆腔炎导致的白带异常可能更难恢复,需要更谨慎地进行治疗和护理。
其他症状
不孕:慢性盆腔炎可引起输卵管粘连、阻塞,影响受精卵的运输,从而导致不孕。这是慢性盆腔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例如,输卵管黏膜因炎症遭到破坏,纤毛功能受损,受精卵无法正常通过输卵管到达子宫腔着床。不同年龄的女性,不孕的表现和影响有所不同。育龄期女性如果因慢性盆腔炎导致不孕,会对其生育计划造成重大影响,可能需要进行辅助生殖等相关治疗;而对于接近绝经年龄的女性,不孕可能不是其主要的担忧,但同样需要关注盆腔炎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当慢性盆腔炎处于活动期时,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引起低热,而长期的炎症消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感。比如,炎症持续存在会使身体处于一种慢性消耗状态,患者会感觉容易疲劳,精力不如以往。对于儿童,慢性盆腔炎极为罕见,但如果是青少年女性患有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可能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对生长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而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糖尿病患者,慢性盆腔炎可能会因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而更容易出现全身症状加重的情况,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积极治疗盆腔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