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中风需从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三方面着手。健康生活方式要合理饮食(控盐、多蔬果、适量优质蛋白)、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要监测血压、规范治疗,控糖尿病要控血糖、监测并发症,控高血脂要监测血脂、降脂治疗;老年人要温和运动、定期体检、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女性更年期要关注指标、换避孕方式,有家族病史人群要更积极监测和体检。
一、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过多的盐分会使血压升高,增加中风风险。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显著高于低盐饮食人群,而高血压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每天少吃一克盐,血压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增加蔬果摄入: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500克的蔬菜和200克以上的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比如,菠菜富含钾元素,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对控制血压有益;苹果中的果胶等成分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食物。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例如,每周吃2-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等。
适量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为每小时4-6公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压。研究显示,坚持有氧运动的人群患中风的概率比缺乏运动的人群低30%-50%。
力量训练:可以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上肢力量练习、进行深蹲等下肢力量练习。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对控制体重和血压也有帮助。
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戒烟后,身体会逐渐修复受损的血管,中风风险也会随之降低。一般来说,戒烟1年后,中风风险可降低50%左右。
限酒:男性饮酒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增加出血性中风的风险。例如,男性一天饮用啤酒不超过750毫升,葡萄酒不超过250毫升,高度白酒不超过50毫升;女性相应减少。
二、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
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一般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保持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如果是高危人群,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以使用家庭血压监测仪进行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血压变化情况。
规范治疗:确诊高血压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常用的降压药物有ACEI类(如卡托普利)、ARB类(如氯沙坦)、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实现血糖的稳定控制。血糖长期过高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
并发症监测:定期监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为这些并发症也可能增加中风的风险。
高血脂:
血脂监测:高血脂患者应定期检查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一般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高危人群应低于1.8mmol/L。
降脂治疗: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无法有效控制血脂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减少中风的发生。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维持。在饮食上要更加注意清淡,运动要选择相对温和的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同时,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基础疾病。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项目的检测。
要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从卧位突然站起,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增加中风风险。
女性:
女性在更年期前后激素水平变化较大,要特别关注血压和血脂的变化。更年期女性应更加注重饮食均衡,适当增加钙的摄入,如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等,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和血管健康。
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要注意其对血压和凝血功能的影响,长期口服避孕药可能会使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中风风险,如有相关情况应咨询医生更换避孕方式。
有家族病史人群:
如果家族中有中风病史,这类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更加积极地进行预防。除了遵循上述健康生活方式外,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脑血管的相关检查,如颈部血管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