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床上翻身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良肢位摆放有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关节活动度训练涵盖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关节;床上翻身训练包括向健侧和患侧翻身;坐位平衡训练分为无支撑和有支撑;步行训练包含站立和步行训练,且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训练中要密切观察避免过度损伤,特殊病史患者训练更需谨慎。
一、良肢位摆放
1.仰卧位:头部垫枕头,不要有过伸、过屈、侧屈;患侧肩部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髋关节内收;患侧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枕头,防止膝关节过伸,足底不放任何东西。
意义:保持良好的良肢位可以预防或减轻痉挛模式的出现,为后期的康复训练创造有利条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偏瘫患者都很重要,能避免因不良肢体位置导致的关节畸形等问题。
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指伸展;患侧下肢屈曲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枕头上,膝关节自然屈曲;健侧肢体可自然放置。
意义:这种体位可以增加患侧的感觉输入,促进患侧的血液循环,对于各种情况的偏瘫患者都有助于改善肢体的功能状态。
3.患侧卧位:头部垫枕头,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前屈约10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伸展;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曲;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身后,健侧下肢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枕头上。
意义:有助于增加患侧的感觉刺激,促进患侧的运动功能恢复,对不同情况的偏瘫患者都有积极作用。
二、关节活动度训练
1.肩关节活动度训练:家属或患者自己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腕,缓慢地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外旋等活动。
意义:维持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防止肩关节僵硬、粘连等情况发生,对于所有偏瘫患者都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下,及时进行肩关节活动度训练都能有效避免关节功能受限。
频率: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每个方向活动5-10次。
2.肘关节活动度训练:家属握住患侧上臂,患者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腕,进行肘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训练。
意义:保证肘关节的活动功能,预防肘关节挛缩,对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有重要影响。
频率:每天3-4次,每次屈曲和伸展各5-10次。
3.腕关节和手指关节活动度训练: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部,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尺偏和桡偏,以及手指的屈伸、外展和内收训练。
意义:维持手的基本功能活动,对于患者日后的抓握、持物等功能恢复意义重大,不同情况的患者都需要重视手关节的活动度训练。
频率:每天3-4次,每次每个动作方向活动5-10次。
三、床上翻身训练
1.向健侧翻身:患者双手手指交叉,患侧拇指放在健侧拇指上方,健侧腿屈曲,用健侧腿将患侧腿移向健侧,然后利用健侧上肢的摆动带动身体向健侧翻转。
意义:有助于患者扩大在床上的活动范围,促进身体的协调性和运动功能恢复,对各类偏瘫患者都是基础且重要的训练内容。
注意事项:对于有严重骨质疏松等病史的患者,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因剧烈动作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
2.向患侧翻身:患者先将健侧腿屈曲,然后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摆动,再逐渐向患侧转动身体。
意义:同样是为了增加患者在床上的自主活动能力,促进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不同状况的患者都应逐步进行该训练。
四、坐位平衡训练
1.无支撑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面,身体保持直立,尽量保持平衡,开始时可短暂保持,逐渐延长时间。
意义:为站立和行走打基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良好的坐位平衡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频率: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
2.有支撑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可以借助周围的支撑物,如扶手等,进行左右、前后方向的平衡调整训练。
意义:进一步增强坐位平衡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坐位环境,促进整体运动功能的提升。
五、步行训练
1.站立训练:先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患者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可扶住床边或扶手,慢慢从坐位站起,保持站立位的平衡。
意义:是步行的基础,对于偏瘫患者来说,良好的站立能力能为步行训练提供保障,不同情况的患者都需要逐步达到稳定站立的状态。
频率:每天多次进行站立训练,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延长。
2.步行训练:在患者能稳定站立后,可进行步行训练,家属可在旁边保护,患者先进行患侧下肢的迈步训练,然后逐渐进行双下肢的交替迈步,同时配合上肢的摆动。
意义:最终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提高生活独立性,对各类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且训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同时,对于有特殊病史或身体状况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等,训练时要更加谨慎,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