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含关节活动度与肌力训练)、运动再学习训练(含步态与上肢功能训练)、作业治疗(含日常生活活动与认知-感知训练)、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含轮椅与拐杖使用训练),分别通过相应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自理及出行等能力。
一、物理治疗
(一)关节活动度训练
1.目的与原理:维持和增加偏瘫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关节挛缩和僵硬,促进血液循环。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关节活动度训练都很重要,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更易出现关节活动受限。通过被动或主动-辅助的方式活动患者的各个关节,如肩关节可进行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活动,髋关节进行屈伸、内外旋等活动。
2.具体方法:治疗师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动作要缓慢、平稳,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有一定自主运动能力的患者,可进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在患者自身努力活动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助力。
(二)肌力训练
1.目的与原理:增强偏瘫侧肢体的肌力,为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基础。不同年龄患者肌力训练强度有所不同,儿童肌力较弱,需采用更轻柔的方式,而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强度。通过抗阻训练等方式,利用自身重量、弹性阻力带等进行肌力锻炼,如进行偏瘫侧上肢的平举抗阻训练,下肢的直腿抬高抗阻训练等。
2.具体方法:对于上肢,可让患者手持小重量物体进行屈伸肘、腕关节等动作;对于下肢,可在踝关节处施加适当阻力进行抬腿训练。一般每组训练10-15次,每天3-4组。
二、运动再学习训练
(一)步态训练
1.目的与原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行能力,改善步态。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的患者步态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重点进行步态训练。包括训练患者的站立平衡、迈步、摆臂等动作,模拟正常步行的各个环节。
2.具体方法:首先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让患者双脚与肩同宽站立,保持身体稳定;然后进行迈步训练,训练者可在前方放置标志物引导患者迈步,先进行患侧下肢的向前迈步,再进行健侧下肢的配合;最后进行摆臂训练,指导患者在步行时患侧上肢的摆动与下肢运动协调配合,每次训练20-30分钟,每天2-3次。
(二)上肢功能训练
1.目的与原理: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使其能够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穿衣、进食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患有脑血管疾病导致偏瘫的患者,上肢功能训练需针对其具体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上肢的抓握与释放等能力。
2.具体方法:进行手指抓握训练,可让患者使用握力球进行抓握放松练习,每次抓握3-5秒,重复10-15次;进行上肢的功能性活动训练,如让患者练习用偏瘫侧手抓取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并进行放置等动作,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3次。
三、作业治疗
(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1.目的与原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能够独立完成如穿衣、洗漱、进食等活动,改善生活质量。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可能需要从简单的生活技能开始训练,而老年人则要注重符合其生活习惯的日常活动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进行训练,让患者在治疗中练习相关技能。
2.具体方法:进行穿衣训练,指导患者如何使用偏瘫侧上肢进行穿衣动作,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等;进行进食训练,让患者练习用偏瘫侧手握住餐具,将食物送入口中,可从使用较软、易抓取的食物开始训练,每次训练20-30分钟,每天2-3次。
(二)认知-感知训练
1.目的与原理:对于部分伴有认知-感知障碍的偏瘫患者,通过作业治疗中的相关训练改善其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感知等,从而更好地配合康复训练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不同性别患者在认知-感知训练上无本质差异,但需根据患者具体认知障碍表现进行个性化训练。
2.具体方法:进行注意力训练,可让患者进行拼图游戏,要求患者集中注意力将拼图拼好;进行空间感知训练,让患者进行搭积木等活动,训练其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判断能力,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2次。
四、辅助器具的使用训练
(一)轮椅使用训练
1.目的与原理:对于行动不便的偏瘫患者,教会其正确使用轮椅,提高出行能力。不同年龄患者使用轮椅的姿势和安全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使用轮椅需确保座椅合适且安全防护到位。包括训练患者上下轮椅、在轮椅上的坐姿调整、推动轮椅等技能。
2.具体方法:首先训练患者如何从床边转移到轮椅上,可使用转移板等辅助器具;然后训练患者在轮椅上保持正确的坐姿,背部挺直,臀部尽量靠后;最后进行推动轮椅的训练,让患者练习用手推动轮椅前进、后退、转弯等,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
(二)拐杖使用训练
1.目的与原理:帮助部分偏瘫患者增加行走时的稳定性,辅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经常需要外出的患者,掌握拐杖使用技能可提高其外出活动能力。训练患者正确持握拐杖、上下楼梯时的拐杖使用方法等。
2.具体方法:进行持握拐杖训练,让患者将拐杖放在身体两侧,双手握住拐杖把手,保持合适的高度;进行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梯时先将拐杖放在上一级台阶,然后迈出患侧下肢,再迈出健侧下肢,下楼梯时先将拐杖放在下一级台阶,然后迈出健侧下肢,再迈出患侧下肢,每次训练5-10分钟,每天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