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有局部症状如反复发作咽痛、异物感、口臭、扁桃体肿大和全身症状如消化不良、低热、乏力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增强体质、注意口腔卫生)、药物治疗(局部用药、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明确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
一、慢性扁桃体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反复发作咽痛:患者常反复出现咽痛,尤其是在劳累、受凉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作,疼痛程度不一,一般为隐痛或钝痛。儿童可能因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吞咽,出现吞咽困难的表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流口水等情况。
异物感:患者感觉咽部有异物感,总觉得有东西卡在喉咙里,尤其是在吞咽时较为明显,但往往又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口臭:由于扁桃体隐窝内细菌滋生、繁殖,分解坏死组织,可产生臭味,导致患者出现口臭的症状。
扁桃体肿大:可见扁桃体不同程度的肿大,儿童扁桃体生理性肥大在6-7岁时最为明显,若为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的病理性肥大,可能会持续存在并影响呼吸、吞咽等功能。对于女性患者,若处于青春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扁桃体大小有一定影响,但主要还是以扁桃体本身的炎症状态为主;男性患者同理,不同性别在慢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肿大的表现并无本质差异,但需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儿童扁桃体相对更易肿大且生理性肥大较为常见。
2.全身症状
消化不良:由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及其毒素进入消化道,可引起消化不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饮食不规律的人,慢性扁桃体炎导致的消化不良可能会加重其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情况;有既往胃肠道病史的患者,如胃溃疡患者,慢性扁桃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胃溃疡的症状。
低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尤其是在午后体温相对较高。对于老年人,其机体抵抗力较弱,慢性扁桃体炎引起的低热可能会持续存在,且较难自行恢复,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慢性扁桃体炎导致的低热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需家长多留意儿童的精神状态等情况。
乏力:患者感觉全身乏力,没有精神,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从事高强度体力或脑力劳动的人群,慢性扁桃体炎导致的乏力可能会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及时就医处理扁桃体炎症以缓解乏力症状;对于有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慢性扁桃体炎引起的乏力可能会与糖尿病本身的乏力症状相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二、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增强体质:患者应加强体育锻炼,如成年人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儿童则可以进行适合其年龄的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扁桃体炎的发作次数。生活方式上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7小时,儿童则需要根据年龄保证8-12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增强体质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基础措施。
注意口腔卫生: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每天含漱2-3次,每次含漱1分钟左右,以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在口腔内的滋生,从而降低扁桃体炎的发作风险。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儿童自我口腔清洁能力较弱,家长可以辅助儿童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含氟牙膏等。
2.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可使用局部喷药,如西瓜霜喷剂等,直接作用于扁桃体部位,起到消肿、止痛、消炎的作用;也可使用局部含片,如碘喉片等,含服后可以缓解咽部不适、消炎杀菌。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局部药物时需要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口腔黏膜吸收进入体内,影响胎儿或自身健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局部用药。
抗生素治疗:当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抗生素等,但需要根据患者的过敏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可选择头孢类抗生素等其他类型的抗生素。但要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合适的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对儿童肝肾功能等造成损害。
3.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当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4-5次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或者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如出现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或者扁桃体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此时需要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对于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一般不建议进行手术,因为手术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在分娩后根据病情再考虑是否手术;男性患者同理,若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如严重的应激状态下,也需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手术方式: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是扁桃体剥离术和扁桃体挤切术等。扁桃体剥离术是将扁桃体从扁桃体窝内完整剥离下来,手术相对较为精细,但手术时间可能较长;扁桃体挤切术则是用挤切刀快速将扁桃体切除,手术时间较短,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由于扁桃体周围组织较为疏松,在手术时需要更加小心,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成年人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口腔护理,避免感染,饮食上要从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儿童术后要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因为儿童的配合度相对较差,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