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异常并引发鼻腔功能障碍或症状,病因有先天性、后天性(外伤、鼻腔鼻窦肿瘤、鼻腔慢性炎症),临床表现有鼻塞、鼻出血、头痛、邻近器官症状,诊断靠前鼻镜、鼻内镜、鼻部CT检查,治疗分非手术(无症状或轻症用药物)和手术(症状重保守无效时,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儿童需密切观察,成年人符合指征可手术,特殊病史人群需综合评估制定方案。
一、定义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的一种鼻部疾病。正常情况下,鼻中隔很少完全居中,只有当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从而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才被称为鼻中隔偏曲。
二、病因
1.先天性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鼻中隔软骨和骨发育不均衡可导致鼻中隔偏曲,这种情况在一些新生儿中可能存在,与遗传等胚胎发育相关因素有关。
2.后天性因素
外伤:多发生于儿童期,由于鼻部受到外伤,如撞击等,导致鼻中隔骨折、脱位,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复位,成年后可能引发鼻中隔偏曲。例如,儿童时期鼻部受到较重外力撞击,可能影响鼻中隔的正常发育和形态。
鼻腔鼻窦肿瘤:一些鼻腔或鼻窦的肿瘤,如巨大的鼻息肉等,可压迫鼻中隔,使其向对侧偏曲。随着肿瘤的生长,对鼻中隔的压迫逐渐明显,进而导致鼻中隔形态改变。
鼻腔慢性炎症:长期的鼻腔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炎症的长期刺激可导致鼻中隔黏膜增厚、骨质吸收等,从而引起鼻中隔偏曲。例如,慢性鼻炎患者长期存在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可能逐渐影响鼻中隔的结构。
三、临床表现
1.鼻塞: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偏曲的鼻中隔可阻塞一侧鼻腔,引起单侧鼻塞;若偏曲部位位于中隔后端,还可影响双侧鼻腔通气,导致双侧鼻塞。例如,鼻中隔呈“C”形偏曲,凸侧可引起同侧鼻腔狭窄,出现单侧鼻塞,且在运动后或气温变化时鼻塞可能加重;而“S”形偏曲可能导致双侧鼻腔不同程度的阻塞。
2.鼻出血:偏曲的部位黏膜较薄,且受到气流的刺激较大,容易发生黏膜糜烂、溃疡,从而引起鼻出血。尤其在干燥的环境中或用力擤鼻时,更容易诱发鼻出血。比如,鼻中隔偏曲的凸面处黏膜经常受到气流冲击,黏膜容易受损出血。
3.头痛:偏曲的鼻中隔可压迫中鼻甲、下鼻甲,刺激鼻中隔的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头痛。头痛多位于同侧颞部、额部等部位,一般在鼻塞严重时头痛较为明显。例如,鼻中隔偏曲导致中鼻甲受压,刺激神经引发头痛,患者可能会感觉到一侧头部的隐痛或胀痛。
4.邻近器官症状:如鼻中隔偏曲影响鼻窦引流,可引起鼻窦炎;长期鼻塞导致张口呼吸,可出现咽喉不适、咳嗽等症状。若鼻中隔偏曲影响到咽鼓管通气,还可能引起耳鸣、听力减退等耳部症状。比如,鼻中隔偏曲阻塞鼻窦开口,使得鼻窦内分泌物引流不畅,容易引发鼻窦炎,出现流涕、鼻塞加重、头痛等鼻窦炎相关症状。
四、诊断方法
1.前鼻镜检查:通过前鼻镜可以观察鼻中隔的形态,判断是否有偏曲以及偏曲的类型和部位。但前鼻镜检查可能会受到鼻腔结构和检查者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一些轻度的鼻中隔偏曲,前鼻镜检查可能不够准确。
2.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全面地观察鼻中隔的情况,能发现前鼻镜检查难以发现的微小偏曲。鼻内镜下可以详细查看鼻中隔各部位的形态、黏膜情况等。比如,能够准确发现鼻中隔黏膜的糜烂、溃疡等病变以及细微的偏曲部位。
3.鼻部CT检查:鼻部CT可以清晰显示鼻中隔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明确鼻中隔偏曲的程度、类型以及是否合并鼻窦病变等。通过CT图像可以准确测量鼻中隔各部位的偏移距离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例如,能够精确判断鼻中隔偏曲是骨部偏曲还是软骨部偏曲,以及是否存在鼻中隔与鼻窦骨壁的关系等情况。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的鼻中隔偏曲一般无需治疗。对于轻度鼻塞等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局部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症状,如鼻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等症状。但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鼻中隔偏曲的问题。
2.手术治疗: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明显的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等。手术的年龄方面,一般儿童患者若鼻中隔偏曲严重影响鼻腔功能且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时,也可考虑手术,但需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等;对于成年人,若符合手术指征,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存在心肺等重要脏器的疾病等,以确保手术安全。术后需要注意鼻腔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鼻腔黏膜的恢复。
六、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1.儿童:儿童鼻中隔偏曲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因素或儿童期外伤等有关。儿童时期若发现鼻中隔偏曲,需要密切观察其鼻腔通气情况、是否有鼻出血等表现。如果鼻中隔偏曲较轻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若偏曲严重影响鼻腔通气,导致睡眠时张口呼吸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此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但儿童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评估,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重术后的护理和恢复,确保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降到最低。
2.成年人:成年人鼻中隔偏曲多与后天因素如外伤、鼻腔肿瘤、慢性炎症等有关。成年人若出现明显的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符合手术指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在手术前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术后需要患者积极配合鼻腔护理等,促进康复。
3.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鼻部手术史、鼻腔肿瘤病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出现鼻中隔偏曲时,需要更加仔细评估病情。例如,有鼻腔肿瘤病史的患者,鼻中隔偏曲可能与肿瘤复发或相关治疗后遗症有关,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原发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避免因治疗鼻中隔偏曲而影响原发病的控制或引发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