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康复包括急性期、恢复期、步行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方面。急性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恢复期开展肌力训练(从助力到抗阻、循序渐进)和平衡功能训练(从坐位到站位再到步行平衡,结合特殊病史调整);步行训练前先做站立和负重准备训练,再进行平行杠内及平地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含穿衣(针对不同患者用不同方法)和进食(考虑吞咽障碍及食物质地等)训练。
一、急性期康复
1.良肢位摆放
对于偏瘫患者急性期,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很重要。例如,仰卧位时,患侧肩部用软垫垫高,上肢伸展稍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方垫起,使髋关节微内收,膝关节略屈曲;健侧肢体可自然放置。这种良肢位摆放可以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降低日后出现关节挛缩等问题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偏瘫患者,同样需要注意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因为儿童的骨骼、肌肉等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良的肢体摆放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恢复。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偏瘫患者,在摆放良肢位时要避免过度牵拉患侧肢体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稳定。
侧卧位时,无论是患侧卧位还是健侧卧位都有相应要求。患侧卧位时,头部用枕头舒适支撑,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伸展,患侧髋关节微屈曲,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肢体自然放置。健侧卧位时,患侧肩部前伸,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保持肩关节屈曲约90°-130°,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用枕头支撑,健侧肢体可自然放置。
2.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急性期就应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每天对患者的各个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以肩关节为例,可进行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方向的被动活动,每个方向活动10-15次,每天3-4次。对于老年偏瘫患者,由于关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关节损伤。对于儿童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因为儿童的关节周围组织相对脆弱。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考虑到神经系统对肌肉控制的影响,动作要缓慢、平稳。
二、恢复期康复
1.肌力训练
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可开始进行肌力训练。对于轻度肌力减退的患者,可以采用助力运动,如在患者进行肢体运动时,治疗师给予适当助力帮助患者完成动作。随着肌力的恢复,逐渐过渡到抗阻运动。例如,利用哑铃等器械进行上肢的抗阻训练,或者让患者在床面上进行髋关节的抗阻外展等训练。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肌力训练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可以耐受较大强度的抗阻训练,而老年患者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有糖尿病病史的偏瘫患者在进行肌力训练时,要注意训练后的血糖监测,因为运动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避免出现低血糖等情况。
肌力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同时,要注意训练的频率,一般每天可进行2-3次肌力训练,每次训练各个肌群的时间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一般每个肌群训练10-15分钟。
2.平衡功能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也是恢复期的重要内容。可以从坐位平衡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站位平衡和步行平衡。坐位平衡训练时,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面,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训练患者保持坐位平衡,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如让患者向不同方向转移重心等。站位平衡训练可以在平行杠内进行,让患者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保持身体平衡,然后逐渐去掉平行杠进行训练。对于有认知障碍病史的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训练可能需要结合认知训练一起进行,因为认知功能会影响患者对平衡的感知和控制。对于儿童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训练要注意趣味性,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训练的依从性。
三、步行训练
1.步行前准备训练
在进行步行训练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训练。包括站立训练,让患者练习站立平衡,逐渐增加站立的时间。还可以进行患侧下肢的负重训练,让患者慢慢将重心转移到患侧下肢,增强患侧下肢的负重能力。对于老年偏瘫患者,在进行步行前准备训练时要注意安全,可在有人保护的情况下进行训练,防止摔倒。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要避免过度的负重训练导致骨折等情况,训练时要注意力度和方式。
2.步行训练
当患者具备一定的站立和负重能力后,开始进行步行训练。可以在平行杠内进行步行训练,治疗师在旁边给予保护和指导。患者先练习向前、向后、向侧方行走,然后逐渐过渡到在平地上步行。步行训练要注重步态的训练,包括摆臂、步幅、步速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步态训练的重点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注重步态的协调性和速度,而老年患者则更注重步态的稳定性。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在步行训练时要注意监测血压等生命体征,防止因步行训练导致血压波动过大。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1.穿衣训练
偏瘫患者需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其中穿衣训练是重要的一项。教患者如何穿脱患侧和健侧的衣物。例如,穿患侧衣服时,先将患侧上肢穿入衣袖,然后用健侧上肢帮助将衣服拉上;脱衣服时,先解开健侧的纽扣等,然后用健侧上肢将患侧衣服脱下。对于有上肢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器具,如穿衣板等帮助进行穿衣训练。对于儿童偏瘫患者,要根据儿童的身高、体型选择合适的衣物和辅助器具,并且要耐心引导儿童进行训练,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有认知障碍的患者,穿衣训练可能需要反复进行,并且要结合简单的指令和提示。
2.进食训练
进食训练也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一部分。教患者如何使用餐具进食,对于偏瘫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餐具的使用方式。例如,使用特制的防滑、易握持的餐具,让患者练习用健侧手握住餐具,将食物送入口中。对于吞咽功能有障碍的患者,需要先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空吞咽、吞咽口水等训练,然后再进行进食训练,防止出现误吸等情况。对于老年偏瘫患者,进食训练要注意食物的质地,选择适合患者吞咽的软食或半流质食物,并且要提醒患者慢慢进食,防止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