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含义是血清中该酶含量超出正常参考区间,其原因有生理性因素如生长发育阶段、剧烈运动等和病理性因素如肝脏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等,需进行详细病史采集、全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肝功能全套、腹部超声检查、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等进一步评估,处理原则分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休息复测等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针对不同疾病进行相应治疗,还需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特殊情况及生活方式因素,家长要配合检查评估遵循建议处理并关注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
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含义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一种参与氨基酸代谢的酶,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脏、骨骼肌、肾脏等组织中。儿童体检发现AST偏高,意味着血清中AST的含量超出了正常参考范围。正常情况下,儿童血清中的AST有一定的参考区间,不同检测方法可能略有差异,一般儿童血清AST参考值在8~40U/L左右。
二、可能导致儿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时期,某些组织器官代谢活跃,可能出现AST轻度偏高情况,比如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肝脏等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AST可能会比成人稍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正常范围。
2.剧烈运动:儿童如果在体检前进行了剧烈运动,比如长时间奔跑、跳绳等,肌肉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肌肉中的AST释放入血,可导致AST偏高,一般休息一段时间后复测可能会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因素
1.肝脏疾病
病毒性肝炎:如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肝脏后,会引起肝细胞受损,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ST从肝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中,导致AST升高。临床上可通过乙肝五项等相关检查进行诊断。
脂肪肝:现在儿童肥胖率上升,脂肪肝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肝细胞损伤,AST释放增加,通过肝功能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2.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炎,病毒等感染累及心肌时,心肌细胞受损,AST释放入血,除了AST偏高外,还可能伴有心肌酶谱中其他指标如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的异常,可通过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来协助诊断。
3.其他系统疾病:如骨骼肌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疾病会导致骨骼肌受损,AST释放增多;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也可能影响AST的代谢等导致其偏高。
三、进一步的检查与评估
(一)详细病史采集
了解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有无发热、咳嗽等感染病史,有无外伤史,饮食情况(如是否肥胖、有无过度摄入高脂食物等),家族中有无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遗传病史等。
(二)全面体格检查
检查儿童的肝脏、心脏等器官的体征,如肝脏是否肿大、心前区有无异常体征等。
(三)相关辅助检查
1.肝功能全套:除了AST外,还可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综合判断肝脏功能情况,比如ALT与AST的比值等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ALT/AST比值小于1常见于肝病慢性化等情况。
2.腹部超声检查:可观察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有脂肪肝、肝炎、占位性病变等情况。
3.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对于怀疑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AST偏高的儿童,心电图可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有助于诊断心肌炎等疾病。
四、处理原则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处理
如果是剧烈运动等生理性因素导致的AST轻度偏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休息一段时间后复测即可。对于生长发育阶段出现的轻度AST偏高,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保证儿童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等。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处理
1.肝脏疾病
病毒性肝炎:如果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需要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适当休息、合理饮食等一般治疗,必要时可能涉及抗病毒等治疗,但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脂肪肝:主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运动量,控制儿童体重,通过饮食和运动的干预,多数儿童的脂肪肝情况可得到改善,AST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2.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肌炎:患儿需要休息,减少心脏负担,针对病毒感染等进行相应治疗,如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儿病情制定。
3.其他系统疾病:对于骨骼肌疾病或肾脏疾病等导致的AST偏高,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骨骼肌疾病可能需要进行康复等治疗措施,肾脏疾病则根据具体类型进行相应的规范治疗。
五、对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特殊考虑
(一)年龄因素
1.新生儿期:新生儿AST偏高需特别关注,因为新生儿肝脏等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要仔细排查是否有先天性肝脏疾病、感染等情况,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也可能导致AST异常,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2.婴幼儿及儿童期:不同年龄段儿童导致AST偏高的常见病因有所不同,婴幼儿可能更易发生病毒感染相关的肝脏、心肌等疾病,而年长儿童要考虑到肥胖相关脂肪肝等情况的影响,在评估和处理时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性别对AST偏高的病因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一些疾病的发生率上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某些肝脏疾病在不同性别儿童中的发生率无明显显著差异,但在评估时仍需综合考虑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
(三)生活方式因素
对于肥胖儿童导致的脂肪肝相关AST偏高,要强调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控制饮食量,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sedentarybehavior(久坐行为),增加户外运动时间等。对于有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过多食用油炸食品等)的儿童,要进行饮食指导,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六、温馨提示
儿童AST偏高需要引起重视,但也不必过度恐慌。家长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儿童的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对于患有相关疾病的儿童,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规范治疗和定期复查,密切监测AS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