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需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适度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平衡训练);注意饮食调理要合理膳食结构(控制盐分摄入、保证营养均衡)、避免不良饮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预防耳部疾病要积极治疗耳部原发疾病(中耳炎、梅尼埃病等)、避免耳部受伤;关注全身疾病影响并控制要控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管理糖尿病;特殊人群预防要点为老年人定期体检、缓慢改变体位,儿童预防感冒、避免耳部进水来降低眩晕症发生风险。
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作息
充足睡眠:成年人应保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会更长,如婴幼儿需12-16小时,学龄儿童10-14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节律,让内耳等器官得到充分休息,降低眩晕症发生风险。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神经功能调节,使内耳供血不足等,增加眩晕发作几率。
避免劳累: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影响内耳的平衡功能。例如长时间连续工作后,人体免疫力下降,内耳微循环可能受到影响,从而诱发眩晕。
2.适度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包括内耳的血液循环,为内耳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其正常功能。研究表明,坚持有氧运动的人群眩晕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平衡训练:对于中老年人等易发生眩晕的人群,可以进行专门的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平衡垫上训练等。平衡训练能够增强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提高身体应对姿势变化的能力,减少因平衡失调导致的眩晕发作。例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平衡能力下降,通过定期平衡训练可有效降低眩晕相关风险。
二、注意饮食调理
1.合理膳食结构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过多的盐分使体内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进而影响内耳微循环,增加眩晕症发生可能性。例如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而高血压与内耳循环障碍有一定关联,易引发眩晕。
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其中富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护内耳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是身体各项功能维持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内耳结构和功能的正常维持有重要作用。
2.避免不良饮食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过量咖啡因(如每天超过400毫克,约4杯咖啡)和酒精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干扰内耳的平衡调节。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的作用,可能导致内耳血管收缩,影响血液供应;酒精会损害神经系统,尤其是对平衡相关的神经通路产生不良影响,增加眩晕发作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饮酒者,更容易出现平衡失调和眩晕症状。
三、预防耳部疾病
1.积极治疗耳部原发疾病
中耳炎:一旦发现中耳炎要及时就医治疗。急性中耳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炎症蔓延可能影响内耳结构和功能。例如儿童由于咽鼓管短而平,更容易患中耳炎,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耳部健康,如有耳痛、流脓等症状及时就诊,避免炎症波及内耳引发眩晕。
梅尼埃病:对于有梅尼埃病家族史或已确诊梅尼埃病的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作。梅尼埃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内耳迷路积水,会导致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控制病情,可减少眩晕发作频率。
2.避免耳部受伤
注意耳部防护:在进行可能接触耳部的活动时,如乘坐交通工具、进行球类运动等,要做好耳部防护。例如乘坐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时,气压变化可能对耳部造成影响,佩戴合适的耳塞等防护用品可以减轻气压变化对耳部的冲击;进行球类运动时,要防止耳部被撞击,耳部受伤可能直接损伤内耳结构,引发眩晕等问题。
四、关注全身疾病影响并控制
1.控制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高血压会使内耳小动脉硬化,影响内耳血液循环,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易导致眩晕等症状。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稳定血压,预防眩晕因高血压引起。
动脉硬化:对于有动脉硬化的人群,要控制血脂、血糖等指标。动脉硬化会使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减慢,影响内耳血液供应。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血脂(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合适范围)、血糖等,可改善内耳血液循环,降低眩晕发生风险。
2.糖尿病管理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标接近正常范围。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内耳神经和血管功能。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合理用药,将血糖稳定在目标范围内,可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内耳并发症,降低眩晕发生几率。例如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方案,对预防眩晕有重要意义。
五、特殊人群预防要点
1.老年人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重点关注心血管系统、耳部、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检查。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一些潜在的疾病可能逐渐显现,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例如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耳部和脑部情况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可能导致眩晕的因素并采取措施。
缓慢改变体位:老年人在起床、站立等体位改变时要缓慢进行,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血压急剧变化或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眩晕。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调节功能减弱,突然体位变化容易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导致眩晕。所以起床时可先在床上坐一会儿,再缓慢站起;站立时也应慢慢起身,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
2.儿童
预防感冒: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患感冒。而感冒可能引发耳部感染等问题,进而导致眩晕。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儿童感冒,要积极治疗,防止病情向耳部等部位蔓延。
避免耳部进水:儿童在洗澡、游泳时要注意避免耳部进水。耳部进水后容易滋生细菌,引发中耳炎等疾病。可以使用耳塞等防护用品,洗澡或游泳后及时将耳部擦干。例如给儿童洗澡时用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游泳后用干净的棉签将外耳道水分吸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