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最初心症状包括缺血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致头晕、一过性肢体无力、语言不利;脑梗死可现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和出血性(脑出血有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轻度意识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突发异常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心血管病最初心症状有冠心病的胸痛(胸骨后等部位压榨性等痛,休息或含硝酸甘油缓解)、心悸;心力衰竭的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的心跳不规则、头晕或黑矇。
一、脑血管病最初心脑血管病症状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初心症状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症状
头晕: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头晕,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头晕可伴有头重脚轻感,这是由于脑部局部缺血导致前庭神经及相关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年龄较大、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出现,因为这类人群血管弹性差、血液黏稠度可能增高,易发生脑血管局部供血不足。
一过性肢体无力:多表现为单侧肢体(如单侧上肢或单侧下肢)无力,可表现为持物掉落、行走时单侧下肢发软等,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恢复。例如,患者正在拿东西时突然觉得拿不住,或走路时突然觉得一侧腿使不上劲,但很快又恢复正常。这种情况是因为脑部某一局部血管短暂缺血,影响了对侧肢体运动中枢相关区域的供血,进而导致肢体运动功能短暂异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人群发生TIA导致肢体无力的风险更高。
一过性语言不利:表现为说话时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言语含糊等情况,持续时间较短,恢复后可能不易被察觉,但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脑血管短暂缺血影响语言中枢相关区域的情况。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血管内皮易受损,易引发脑血管局部供血问题,从而出现语言不利症状。
2.脑梗死最初心症状
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患者可能突然感觉一侧面部麻木,如同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或者出现口角偏向一侧(口角歪斜),这是因为脑部供血动脉闭塞,影响了面部神经传导相关区域的血液供应,导致面部神经功能异常。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血管压力波动大,易引发脑血管病变出现此类症状,老年人群由于血管老化,也是脑梗死发生的高危人群,更易出现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等早期表现。
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或者某一方向视野缺失,这是由于脑部负责视觉传导的血管缺血,影响了视觉中枢或视神经传导通路。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包括眼部血管及脑部供血血管,更易在脑梗死前期出现视物方面的异常表现。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最初心症状
1.脑出血最初心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多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程度较以往头痛明显加重,可伴有恶心,这是因为脑出血后血液刺激脑膜及周围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变化及神经刺激所致。高血压患者血压骤然升高时,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出现剧烈头痛,尤其是本身血压控制不稳定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在脑出血前期出现此症状。
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即呕吐物呈喷射状涌出,这是由于脑出血后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与头痛常伴随出现。有脑血管畸形基础疾病的人群,在血压波动等诱因下,更易发生脑出血,早期就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表现。
轻度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的嗜睡、烦躁不安等意识改变,这是因为脑出血影响了脑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相关结构,导致意识调节功能紊乱。有长期酗酒史的人群,肝脏对酒精代谢功能受影响,同时血管也易受损,加上可能存在的高血压等问题,在脑出血前期更易出现意识方面的轻度异常。
2.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初心症状
突发异常剧烈头痛:类似雷击样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典型的最初心症状之一,这是由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引起强烈疼痛。年轻人群中如果存在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情况,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因下,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突发剧烈头痛,而有家族性脑血管疾病遗传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恶心、呕吐:与脑出血类似,也是由于颅内压升高或血液刺激引起呕吐中枢导致呕吐,可伴有面色苍白等表现。
二、心血管病最初心脑血管病症状
(一)冠心病最初心症状
1.胸痛
部位及性质:多发生在胸骨后、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性质可为压榨性、闷痛、紧缩感等。例如,患者感觉胸部有重物压迫感,持续时间一般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这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心脏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有高脂血症的人群,血液中脂质易沉积在冠状动脉管壁,导致血管狭窄,更易在活动或情绪激动等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出现胸痛症状,中老年人群也是冠心病高发人群,更易早期出现此类胸痛表现。
2.心悸: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可伴有心前区不适感,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或心脏泵血功能轻度紊乱引起。有吸烟史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心脏血液供应,易出现心悸等早期心脏不适症状,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交感神经兴奋,也可能诱发心悸等表现。
(二)心力衰竭最初心症状
1.活动后气促:患者在进行轻度活动(如快步走、爬楼梯等)后就出现呼吸急促,休息后可缓解,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年龄较大、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未良好控制的人群,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易发展为心力衰竭,早期就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因为心脏功能减退后,运动时机体需氧量增加,而心脏供血不能满足需求,导致肺部淤血加重,引起气促。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可能突然因呼吸困难而惊醒,坐起后稍缓解,这是由于夜间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肺淤血进一步加重所致。有冠心病病史、心脏扩大基础的人群,更易在心力衰竭前期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因为这类人群心脏结构或功能已存在一定异常,平卧时血液循环变化更易诱发肺淤血加重。
(三)心律失常最初心症状
1.心跳不规则:患者可自觉心跳有漏搏感、心跳过快或过慢等,自己能感觉到心脏跳动不规律,比如感觉心脏突然停一下又接着跳,或者心跳明显加快(如超过100次/分钟)或明显减慢(如低于60次/分钟)。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群,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会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易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的心跳不规则表现,年轻女性相对更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从而在早期出现心律失常症状。
2.头晕或黑矇:由于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减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甚至短暂的黑矇(眼前发黑)。有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心脏本身存在结构或功能异常,更易发生心律失常,进而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头晕、黑矇等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