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诊断标准包括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辅助检查等。分型包括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一.诊断标准
1.病史
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高危因素。
2.神经系统检查
持续存在运动发育落后,如抬头、坐、爬、站、走等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发育延迟。
姿势异常,如肌张力异常(增高或减低)、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射发育延迟或不出现)。
3.辅助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脑损伤部位、范围等;脑电图可协助判断是否合并癫痫;智力、语言等评估量表可辅助判断合并的其他功能障碍情况。
二.分型
1.痉挛型
最为常见,以锥体系受累为主,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常见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可出现尖足、剪刀步态等。
2.不随意运动型
以锥体外系受累为主,主要表现为不自主运动,如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等,安静时减少,随意运动时增多,肌张力可正常或增高。
3.共济失调型
以小脑受累为主,表现为平衡和协调功能障碍,如步态不稳、意向性震颤、指鼻试验阳性等。
4.肌张力低下型
表现为肌张力明显低下,肌肉松软,自主运动减少,常为其他类型的过渡期表现。
5.混合型
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或多种类型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