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盆腔炎、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破裂等;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穿刺引流、手术治疗等。

一.原因
1.生理性因素
女性排卵时,卵泡破裂后卵泡液流入盆腔,可能形成少量积液,通常无不适症状,积液量一般不超过30毫米,月经结束后可自行吸收。此外,月经期经血经输卵管逆流至盆腔,也可能产生盆腔积液。
2.盆腔炎
盆腔炎多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细菌和病毒在盆腔处滋生,导致分泌物不断增加,从而产生大量的渗出液。
3.异位妊娠破裂
输卵管妊娠破裂会导致腹腔内出血并形成积液,患者可能出现剧烈腹痛、阴道流血、休克等症状。
4.卵巢囊肿破裂
黄体囊肿或畸胎瘤破裂时,囊内液体会流入盆腔,可能引起急性腹痛。
二.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生理性盆腔积液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如避免久坐,适量增加温开水摄入,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会阴清洁。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
3.物理治疗
慢性盆腔炎或术后恢复期可采用物理疗法,如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改善局部微循环,红外线照射可促进炎症吸收。
4.穿刺引流
对于大量积液导致压迫症状时,需行穿刺引流,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缓解腹胀,抽液后送检明确性质。
5.手术治疗
异位妊娠破裂需紧急行腹腔镜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卵巢囊肿蒂扭转应实施囊肿剥除术;恶性肿瘤相关积液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