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生理盐水冲洗、温度和湿度、药物治疗等方面。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可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真菌等。对于花粉过敏者,需知晓当地花粉传播的高峰季节和常见花粉种类,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可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更换床上用品(如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清洗床单、被套等),使用防螨寝具(如密闭性好的床垫、枕头套),保持室内湿度在50%以下等。
2.生理盐水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冲洗时要注意姿势正确,避免呛咳,对于儿童需在成人协助下轻柔进行。
3.温度和湿度
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湿度适宜。过于干燥的环境可能刺激鼻黏膜,而湿度过高又容易滋生霉菌等过敏原,所以维持合适的温湿度有助于减少过敏性鼻炎发作。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有利于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风险。
4.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可缓解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但可能有嗜睡等不良反应。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局部作用于鼻黏膜,抗炎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可能有局部刺激等风险,使用时要遵循医生的疗程建议,儿童使用要严格把握剂量和疗程。
平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空气质量差的时段进行剧烈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