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孤独症的测试方法包括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BC)、专业医生综合评估、结合发育阶段特点。
1.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该量表涵盖社交互动、语言发展、刻板行为等多个维度,通过专业人员对宝宝的观察和询问家长等方式进行评估,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按0-4分评分,总分≥30分可考虑为孤独症倾向。
2.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
适用于18-24个月的宝宝,主要观察宝宝的社交回应,如对名字的回应、眼神接触、分享性注意等情况,通过简单的互动游戏等方式进行筛查,若存在多项异常表现需进一步评估。
3.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BC)
从感觉、交往、运动、语言等多个维度来评估宝宝的行为表现,共57个项目,分为5个因子,通过对宝宝日常行为的观察和家长的反馈来计分,得分较高时提示有孤独症可能。
4.专业医生综合评估
专业医生会结合全面的发育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查看宝宝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进行智力测试,了解宝宝的智力水平与孤独症表现的关系;同时详细参考家长提供的宝宝从出生到目前的发育情况,如语言发育延迟、社交互动障碍(如很少主动与他人目光对视、很少对他人的呼唤有回应等)、刻板重复行为(如反复拍手、旋转物品等)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5.结合发育阶段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宝宝的孤独症表现有差异,例如婴儿期可能表现为对亲人的呼唤无反应、对玩具缺乏兴趣等;幼儿期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落后、社交退缩、重复刻板动作明显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宝宝具体年龄阶段的典型表现和非典型表现进行精准诊断。
家长若发现宝宝在社交互动、语言发展、行为模式等方面出现与同龄宝宝明显不同的情况,如6个月大时对亲人的笑容无回应、12个月大时不会咿呀学语、18个月大时不会指向物品表达需求、24个月大时不会与他人分享兴趣等,应及时带宝宝到儿童心理卫生专科或发育行为儿科等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的评估和诊断,避免因延误诊断而错过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