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社交互动障碍维度、沟通交流障碍维度、重复刻板行为维度、兴趣范围狭窄维度、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维度区分孤独症儿童。

1.社交互动障碍维度
孤独症儿童在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显著异常。婴儿期表现为对亲人的呼唤缺乏回应,对父母的拥抱等亲密行为无明显期待,对周围环境中的社交线索感知迟钝;幼儿期则体现为与同龄儿童缺乏交往兴趣与能力,例如不会主动发起与小伙伴的互动游戏,不懂得分享玩具,在集体活动中难以融入,常独自玩耍。
2.沟通交流障碍维度
语言发育落后是重要特征之一。部分儿童可能在应说话的年龄(如1-2岁)仍不会说话,已会说话的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异常,语言缺乏正常的交流性质,多为机械重复话语内容,或者出现代词混淆情况,如将“我”说成“你”等,同时非语言沟通也存在问题,如缺乏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匮乏等。
3.重复刻板行为维度
会出现重复性的刻板动作,常见的有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且对物品的特定部分高度关注,如只关注玩具的某个边角。还表现为坚持环境或生活routines的固定不变,若生活常规被打破,会出现明显的情绪烦躁、抗拒等表现,例如固定的起床时间、路线等被改变时,会出现强烈反应。
4.兴趣范围狭窄维度
孤独症儿童兴趣范围相对狭窄,对普通儿童感兴趣的游戏、玩具等缺乏兴趣,而专注于某些特别的物品或活动,如长时间沉迷于旋转风扇、排列物品等,对正常儿童关注的事物如动画片、户外追逐游戏等缺乏兴趣。
5.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维度
婴儿期对周围环境刺激反应冷淡,对亲人的声音、面容等缺乏明显的情感回应,很少通过微笑、咿呀声等进行社交性互动。幼儿期社交互动异常更为凸显,与同伴的交往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重复刻板行为开始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来。学龄期在学校环境中表现出人际交往困难,难以与同学建立正常的友谊关系,在课堂上可能无法跟随集体活动节奏,坚持自身刻板的行为模式,学习中也会因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正常教学内容上而出现学习困难等情况。
在区分孤独症儿童时,需综合多方面表现进行判断,若发现儿童存在上述多项异常表现且持续存在,应及时带儿童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诊断,由专业医生依据标准化的诊断工具(如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等)进行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