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肾俞穴、委中穴、大肠俞穴、命门穴等穴位可以治疗腰痛。
1.肾俞穴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肾脏气血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腰部与肾脏关系密切,刺激肾俞穴可调节肾脏功能,改善腰部气血运行。研究表明,艾灸肾俞穴能有效缓解因肾虚导致的腰痛,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肾气渐衰引起的腰部酸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2.委中穴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中医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从头至脚贯穿人体背部,与腰部联系紧密。艾灸委中穴可疏通膀胱经气血,对于因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瘀滞引起的腰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常见于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环境工作的人群。
3.大肠俞穴
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是大肠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穴位,与腰部肌肉、骨骼的气血运行相关。艾灸此穴位可促进腰部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引起的腰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适合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上班族。
4.命门穴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命门穴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肾阳充足则腰部得以温煦,气血畅通。对于肾阳虚型腰痛,表现为腰部冷痛、得温痛减、畏寒肢冷等症状,艾灸命门穴能起到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女性因宫寒、肾阳虚导致的腰痛。
腰痛注意事项是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控制温度和时间、注意穴位顺序、保暖避寒等。
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
艾灸应选择在温暖、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在过饥、过饱、过度疲劳或情绪激动时施灸。饭后1小时内不宜艾灸,以免影响消化。
2.控制温度和时间
艾灸时要注意温度的调节,避免烫伤皮肤。一般以皮肤微微发红、有温热感为宜,每个穴位艾灸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具体时间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适当调整。对于皮肤敏感者,艾灸时间应适当缩短。
3.注意穴位顺序
一般先上部穴位后下部穴位,先背部穴位后腹部穴位,先左侧穴位后右侧穴位。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4.保暖避寒
艾灸后毛孔张开,容易感受风寒之邪,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寒。艾灸后不宜立即洗澡,最好在23小时后再用温水洗澡。
另外,艾灸后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适当饮用温开水,以补充津液。对于体质虚弱者,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