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原细胞瘤是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常见睾丸恶性肿瘤,好发青壮年。其病理可见特定细胞形态及浸润反应;发病于睾丸,有无痛肿大等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实验室及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预后与分期等有关;儿童、老年及罕见女性患者治疗需特殊考量。
一、病理特点
精原细胞瘤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较大且形态较一致,细胞边界清楚,胞质透明,细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常见核仁。肿瘤细胞间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病例还可见肉芽肿样反应。
二、发病部位与症状
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睾丸,单侧发病较为常见,但也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的情况。
常见症状:患者往往发现睾丸无痛性肿大,质地较硬,有的患者可能伴有阴囊坠胀感。少数患者因肿瘤内出血、坏死,会出现阴囊部疼痛、红肿等类似炎症的表现。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睾丸的触诊,了解睾丸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睾丸内肿块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CT及MRI检查:能够更精确地判断肿瘤有无转移,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可以发现腹膜后淋巴结等部位有无转移病灶。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精原细胞瘤患者这些标志物通常为阴性或轻度升高,若标志物明显异常升高,需考虑合并其他成分的可能。
病理活检:是确诊精原细胞瘤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部分或整个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性质。
四、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睾丸切除术:是治疗精原细胞瘤的主要手术方式,切除患侧睾丸,以去除肿瘤病灶。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对于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但该手术创伤较大,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放射治疗:精原细胞瘤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对于晚期或转移的患者,放射治疗也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缓解症状。
化学治疗:常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精原细胞瘤患者,多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如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方案等,化疗可以杀死体内的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的发展。
五、预后情况
精原细胞瘤的预后相对较好,早期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但预后也与肿瘤的分期、是否有转移等因素有关,晚期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精原细胞瘤极为罕见,若儿童出现睾丸肿块,需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生殖功能、身体发育等方面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更加谨慎,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个性化方案。
老年患者:老年精原细胞瘤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考虑治疗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剂量选择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女性患者(极为罕见情况):女性发生原发性精原细胞瘤极其罕见,若女性出现类似睾丸肿瘤的盆腔肿块等情况,诊断和治疗原则与男性类似,但需要特别关注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保护以及肿瘤对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需更加个体化,充分考虑患者的生育需求(若有)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