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表现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姿势反射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且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部分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约三分之二伴不同程度智力低下,约三分之一合并癫痫,存在视力听力等感知觉障碍及生长发育迟缓,温馨提示需精心照顾、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关注病情变化、避免意外伤害并注重心理关怀。
一、运动功能障碍表现
1.运动发育落后:正常小儿在相应月龄有明确运动里程碑,如3个月左右能抬头、6个月能独坐、1岁左右能独走等,脑瘫患儿往往达不到这些标准,在粗大运动(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及精细运动(如抓握、捏取物品等)方面均落后于同龄儿童。例如,部分患儿到1岁仍不能较好独坐,到2-3岁还不能独立行走。
2.肌张力异常:包括肌张力增高和肌张力减低。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僵硬,如痉挛型脑瘫患儿常出现肢体僵硬,活动受限;肌张力减低则表现为肌肉松软,患儿肢体软弱无力,自主运动减少。
3.姿势异常:不同类型脑瘫姿势异常表现不同。痉挛型脑瘫常见尖足、剪刀步等姿势,患儿行走时双下肢交叉,形似剪刀;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常出现不自主、无目的的手足动作,身体姿势不稳定;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则表现为平衡能力差,步态不稳,如走路时摇晃不定。
二、姿势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存在的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会随月龄增长逐渐消失,而脑瘫患儿这些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同时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例如当患儿身体倾斜时,不能及时通过调整姿势来保持平衡的保护性反射。
三、语言障碍表现
部分脑瘫儿童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晚,发音不清,甚至无法正常表达。这是因为大脑语言中枢受损或运动性构音器官受累,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表达功能。例如,患儿可能不能准确发出声母、韵母,语句表达不流畅等。
四、智力障碍表现
约2/3的脑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其智力水平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智力障碍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智力障碍患儿可能在学习简单知识时较困难,重度智力障碍患儿则在认知、生活自理等多方面都存在显著障碍。
五、癫痫发作表现
约1/3的脑瘫患儿合并癫痫,癫痫发作类型多样,如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发作等。发作时可出现肢体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等症状,频繁的癫痫发作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预后。
六、感知觉障碍表现
1.视力障碍:部分脑瘫患儿存在视力问题,如斜视、弱视、视力减退等,影响患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知。
2.听力障碍:可能出现听力下降等情况,进而影响语言的学习和交流,因为听力是语言接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七、生长发育迟缓表现
脑瘫患儿由于脑部损伤影响了身体的正常生长调节机制,可出现身高、体重等指标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情况,同时在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进程上也可能落后于正常儿童。
八、温馨提示
对于脑瘫患儿的照顾需要格外精心,家长及护理人员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为患儿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在康复训练等方面要保持耐心,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定期带患儿进行评估和治疗,尽可能帮助患儿改善运动、认知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由于脑瘫患儿身体机能可能存在缺陷,在日常护理中要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如防止摔倒、碰撞等,并且要注重对患儿心理的关怀,给予足够的爱与支持,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