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感受外邪(寒湿之邪致泻是因久居湿地等致寒湿困中焦,湿热之邪致泻与夏季暑湿等环境及饮食不节有关)、饮食所伤(暴饮暴食使脾胃运化失调,过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肠胃)、情志失调(长期忧思恼怒致肝失疏泄犯脾)、脏腑虚弱(脾胃虚弱致运化减退水湿内生,老年人肾阳不足易出现肾阳虚衰致五更泻,儿童脾胃功能不完善易脾胃虚弱致泻)。
一、感受外邪
(一)寒湿之邪
人体若不慎感受寒湿之邪,比如久居湿地、淋雨受寒等,寒湿之邪会侵袭人体肠胃。寒湿困阻中焦,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水谷夹杂而下,从而引发腹泻。从年龄角度看,儿童由于肌肤腠理不密,更容易在气候变化时感受寒湿之邪而致泻;对于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卫外不固,也较易受外邪侵袭引发腹泻。
(二)湿热之邪
当人体感受湿热之邪,如夏季暑湿季节,湿热之邪蕴结肠胃。湿热之邪阻滞肠道,使肠道传导失司,气机不畅,进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环境、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等都可能增加感受湿热之邪致泻的风险,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受其影响,而儿童若饮食不节,过多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也易感受湿热之邪引发腹泻。
二、饮食所伤
(一)暴饮暴食
短时间内暴饮暴食,超出了脾胃的运化能力,脾胃不能及时消化吸收摄入的食物,食物停滞肠胃,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引发腹泻。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因暴饮暴食而出现腹泻情况,儿童若家长喂养不当,过度喂养易致暴饮暴食进而腹泻;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若饮食无度也易出现因暴饮暴食引起的腹泻。
(二)过食肥甘厚味
过食肥甘厚味之品,会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导致湿热内生,蕴结肠胃。肥甘厚味不易消化,会酿生湿热,湿热阻滞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出现腹泻、大便黏腻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中,成年人若长期有高脂高糖饮食的生活方式,较易因过食肥甘厚味致泻;儿童若过多摄入此类食物,也会影响脾胃功能引发腹泻。
(三)误食不洁之物
食用了被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污染的食物,这些不洁之物损伤肠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腹泻。无论哪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易误食不洁之物而致泻;老年人若饮食卫生注意不够,也容易因误食不洁之物出现腹泻症状。
三、情志失调
长期的忧思恼怒等情志不舒,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进而引起腹泻。从性别角度看,女性相对情感丰富,更易因情志失调引发腹泻;不同年龄人群中,成年人若长期处于较大的精神压力下,情志不舒致泻的情况较为常见,儿童若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家庭环境等也可能间接影响脾胃功能引发腹泻,但相对成年人来说较少见。
四、脏腑虚弱
(一)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退,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内生,湿邪困脾,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引发腹泻。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脾胃虚弱较为常见;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也容易出现脾胃虚弱致泻的情况,尤其是一些体质较弱的儿童。
(二)肾阳虚衰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导致脾肾阳虚,温化失职,水谷不化,出现腹泻,多表现为黎明前腹痛泄泻,又称“五更泻”。老年人由于肾阳渐衰,更易出现肾阳虚衰致泻的情况;儿童一般较少出现肾阳虚衰致泻,多以脾胃虚弱等为主,但若有先天禀赋不足等情况也可能涉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