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发作时要保持冷静与舒适体位、减少头部活动,出现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其病因有耳源性和中枢性等,日常生活中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并适当运动锻炼来预防。
一、立即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保持冷静与舒适体位
当眩晕症犯了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导致眩晕加重。应立即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尽量选择头部不要剧烈晃动的体位,比如平躺且头部稍微垫高一些,这样有助于缓解眩晕感。对于儿童,要轻柔地将其安置在安全舒适的位置,安抚其情绪,因为儿童在眩晕时更容易因恐惧而加重不适。
(二)减少头部活动
在眩晕发作期间,要尽量减少头部的转动、屈伸等大幅度活动。因为头部的不当运动可能会刺激内耳平衡器官,进一步加重眩晕症状。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要注意这一点,比如成年人坐着时不要突然转头,儿童玩耍时要避免剧烈的头部晃动。
二、寻求医疗帮助的时机与方式
(一)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眩晕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以下情况时应尽快就医:出现严重的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眩晕发作频繁;眩晕是在头部受伤后出现的;老年人出现眩晕且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对于儿童,若眩晕伴有精神萎靡、反复呕吐、平衡能力明显异常等情况也需及时就医。
(二)就医时的配合
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眩晕发作的情况,包括发作的时间、频率、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医生通常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耳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平衡功能检查等。对于儿童,家长要如实告知孩子的日常活动情况、既往健康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诊断。
三、可能的病因及对应初步判断思路
(一)耳源性眩晕
1.梅尼埃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眩晕发作常较剧烈,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发作前可能有耳胀满感,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儿童相对少见,但也有报道。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多见于中老年人,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变化有关,比如从卧位坐起、躺下、翻身等动作时诱发,眩晕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儿童也可能发生,通常有头部外伤等诱因。
(二)中枢性眩晕
1.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多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除了眩晕外,还可能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单侧肢体麻木、无力等。儿童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原因发生。
2.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等,眩晕症状可能呈进行性加重,同时可能伴有听力下降、面部麻木等症状。
四、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一)生活方式调整
1.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睡眠时间相对更长,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因为睡眠不足可能会诱发眩晕发作。
2.饮食方面:均衡饮食,对于成年人,要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儿童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3.避免诱发因素:对于有耳源性眩晕的人群,要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避免过度劳累等。儿童要避免头部受到外伤,积极预防耳部感染等疾病。
(二)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一些有助于平衡功能的运动锻炼,比如成年人可以进行散步、瑜伽等运动;儿童可以在家长陪同下进行一些安全的户外活动,如在平坦的地面上缓慢行走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因运动过度而诱发眩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