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期,轻度痴呆期有近记忆减退等表现,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中度痴呆期记忆障碍加重、自理能力明显下降,出现认知和精神症状;重度痴呆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认知几乎完全丧失,常伴多种并发症,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的人群在各期表现及预后有差异,需不同程度照护。
一、轻度痴呆期
1.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减退,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例如患者可能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如刚说过的话、刚做过的事,但对以往的事情记忆相对清晰。此阶段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但在复杂的任务或需要集中精力的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困难,比如在购物时计算价格可能会出现错误。年龄方面,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这种轻度的记忆问题;生活方式上,如果长期缺乏脑力活动,如很少读书、看报、参与智力游戏等,可能会加速轻度痴呆期的到来;有家族痴呆病史的老年人,在这个阶段出现记忆障碍的风险相对更高。
2.认知能力:对时间、地点的定向力开始出现轻度障碍,比如可能会忘记今天是星期几、自己身处何地等。语言方面可能会出现找词困难,表达稍微变得迟缓,但一般还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由于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会增加轻度痴呆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认知功能的变化。
二、中度痴呆期
1.记忆障碍加重:远记忆也开始出现明显障碍,对以往的重要事件或经历也可能遗忘,例如忘记自己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患者可能需要他人帮助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活动。
2.认知和精神症状:时间、地点定向力严重障碍,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当前的时间。出现明显的语言障碍,可能只能说一些简单的词语或句子,甚至出现缄默不语的情况。精神症状开始显现,如出现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等,比如可能会无端怀疑家人要伤害自己,或者看到不存在的人或事物。年龄因素上,随着年龄进一步增加,大脑的衰退更加明显,中度痴呆的表现会更加突出;生活方式方面,如果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认知训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此时症状会更严重;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会进一步影响脑部功能,加重中度痴呆的症状表现。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家人更加细心地照顾,帮助他们尽可能维持生活自理能力,缓解精神症状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重度痴呆期
1.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卧床不起,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照顾饮食、大小便等。运动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出现肢体僵硬、不能自主活动等情况,甚至可能出现抽搐等症状。
2.认知和其他症状:认知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对周围环境完全没有意识。各种反射出现异常,如病理反射等。患者的身体机能严重衰退,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在这个阶段身体的耐受性更差,更容易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生活方式长期不健康,如长期酗酒、吸烟等,会使身体状况更加糟糕,加重重度痴呆期的不良预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重度痴呆期由于身体的抵抗力极度低下,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更高,预后也更差。对于重度痴呆患者,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进行全方位的照护,家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耐心,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