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炎可引发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有肢体麻木、疼痛(刺痛或灼痛、感觉过敏);运动障碍包括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温度、色泽改变及出汗异常,不同人群因自身状况不同,相关症状表现有差异。
神经炎患者常出现肢体麻木感,可从手指、脚趾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这是因为神经受损影响了感觉传导。例如,多发性神经炎患者早期多有手指、脚趾的麻木不适,就像有一层薄纱覆盖在皮肤上的感觉,这种麻木感在夜间或寒冷环境中可能会加重,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神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可能更容易感知到这种麻木,且恢复相对较慢。
疼痛
刺痛或灼痛:神经炎可导致疼痛,表现为刺痛或灼痛,疼痛程度不一。比如,糖尿病性神经炎患者常出现足部的刺痛,就像有针不断扎刺一样,疼痛可能会在行走或站立时加剧,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由于高血糖对神经的慢性损伤,更容易引发神经炎疼痛,且疼痛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女性在孕期如果出现维生素缺乏性神经炎,也可能会有类似的疼痛表现,这与孕期营养需求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有关。
感觉过敏: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过敏,即对正常的刺激产生过强的感觉,如轻微的触摸都会引起强烈的不适感,儿童如果患有感染后引起的神经炎,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会对疼痛等感觉更加敏感,需要特别关注其症状表现。
运动障碍
肌力减退
随着神经炎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肌力减退。轻度的肌力减退表现为肢体活动无力,比如拿东西时感觉没有以前有力气,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导致行走困难等。老年人由于本身肌肉力量和神经功能都有所下降,发生神经炎时肌力减退可能会更明显,恢复过程中需要更精心的康复护理,儿童如果是神经发育性疾病导致的神经炎,肌力减退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肌肉萎缩
长期的神经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肌肉体积变小、变细。这是因为神经受损后,肌肉失去了神经的正常支配,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例如,某些慢性神经炎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逐渐出现受累肢体的肌肉萎缩,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的人群,肌肉萎缩的发生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在康复过程中需要结合营养支持等多方面措施来延缓肌肉萎缩的进展。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皮肤症状
皮肤温度改变:神经炎可引起皮肤温度改变,有的患者受累肢体皮肤温度降低,摸起来比正常肢体凉,有的则可能出现皮肤温度升高。比如,雷诺综合征相关的神经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末端皮肤温度的异常变化,这与神经对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障碍有关,女性在更年期由于内分泌变化,自主神经功能本身可能会有波动,发生神经炎时皮肤温度改变可能会更加明显。
皮肤色泽改变:皮肤色泽也可能发生改变,如出现皮肤苍白或发绀等情况。皮肤苍白可能是由于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导致,发绀则是因为血流缓慢、缺氧等原因,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足部皮肤色泽的异常,年龄较大且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相对较高,需要密切观察皮肤色泽变化以评估病情。
出汗异常
多汗或无汗:患者可能出现多汗或无汗的情况。多汗可能表现为局部或全身出汗过多,无汗则是局部或全身出汗减少甚至无汗。例如,交感神经受累的神经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出汗异常,儿童如果患有先天性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神经炎,出汗异常可能会影响其体温调节,需要特别注意环境温度的调节,避免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