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牛奶蛋白过敏需从症状表现、病史及喂养史询问、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症状表现有皮肤(湿疹、荨麻疹等)、消化道(呕吐、腹泻、便血等)、呼吸道(流涕、鼻塞、咳嗽、喘息等)症状;病史及喂养史要询问家族过敏史和喂养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食物激发试验(金标准),判断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并结合宝宝年龄特点等,有家族过敏史等情况要密切观察,怀疑过敏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一、症状表现方面
1.皮肤症状:宝宝可能出现湿疹,且湿疹往往比较严重,持续不缓解,甚至可能伴有渗出、结痂等情况;还可能有荨麻疹,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样皮疹,瘙痒明显。例如有研究表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中约60%-80%会出现皮肤湿疹表现。
2.消化道症状:常见的有呕吐,可能是频繁的非喷射性呕吐;腹泻,大便性状可能改变,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等;还可能出现便血,大便中带有血丝或鲜血。一般来说,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较高,约占40%-60%。
3.呼吸道症状:部分宝宝可能出现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喘息。有临床观察发现,约10%-20%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会出现呼吸道相关症状。
二、病史及喂养史询问
1.家族过敏史: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有牛奶蛋白过敏史,尤其是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史,那么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会增加。因为过敏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研究显示,父母一方有牛奶蛋白过敏史,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概率约为15%-20%;父母双方都有牛奶蛋白过敏史,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概率可高达30%-50%。
2.喂养情况:详细询问宝宝的喂养方式,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要了解母亲的饮食情况,母亲是否摄入了牛奶及相关制品;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明确配方奶的类型等。比如完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出现牛奶蛋白过敏相关症状,就要高度怀疑与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有关。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牛奶蛋白变应原液体滴于宝宝的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15-20分钟后局部会出现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但该试验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可能,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宝宝血清中针对牛奶蛋白的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来辅助判断是否过敏。如果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提示宝宝可能存在牛奶蛋白过敏,但同样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因为有些宝宝可能存在IgE阴性的牛奶蛋白过敏情况。
3.食物激发试验:这是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的金标准。分为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和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是让宝宝摄入一定量的牛奶蛋白,然后观察是否出现过敏相关症状;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则是在不知道宝宝摄入的是牛奶蛋白还是安慰剂的情况下进行激发,结果更具客观性。但食物激发试验有一定风险,需要在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并且要做好抢救准备。
温馨提示:对于宝宝牛奶蛋白过敏的判断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在考虑各方面情况时,要充分考虑宝宝的年龄特点,不同月龄的宝宝过敏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同时,要关注宝宝的生活方式对症状的影响,比如穿着过厚可能加重皮肤湿疹的瘙痒等。对于有家族过敏史的宝宝,在喂养过程中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症状表现,一旦怀疑牛奶蛋白过敏,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