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炎是周围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受损致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综合征,病因含营养代谢、中毒、感染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临床表现有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神经电生理、实验室检查),治疗分病因和对症支持,儿童需谨慎用药及专业康复训练,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病和药物相互作用且康复适度。
一、定义
周围神经炎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颅神经、脊神经的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及神经末梢)结构或功能受损引发的一组综合征,可导致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出现异常。
二、病因
(一)营养代谢因素
如B族维生素缺乏(常见于长期酗酒、营养不良等情况),会影响神经正常代谢,进而引发周围神经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损伤神经微血管,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引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
(二)中毒因素
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汞等)、药物(如异烟肼等)或农药等,这些物质可直接损伤神经组织,诱发周围神经炎。
(三)感染相关因素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麻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病原体可直接侵袭神经,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周围神经炎。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
像格林-巴利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周围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一)感觉障碍
患者常出现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烧灼感等,可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病情严重时可伴有感觉减退甚至消失。
(二)运动障碍
表现为肢体远端肌无力,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肌肉萎缩,严重时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如行走困难等。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可出现皮肤温度异常、肤色改变(如苍白或发绀)、出汗异常(多汗或无汗)、血压波动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中毒接触史、感染史、基础疾病史(如糖尿病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线索。
(二)体格检查
通过神经系统查体,检查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相关体征,如感觉减退范围、肌力情况等。
(三)辅助检查
1.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可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等异常,有助于评估神经受损的程度和部位。
2.实验室检查:如血糖检测用于排查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维生素B12水平测定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营养缺乏相关因素等。
五、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营养缺乏者补充相应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接触中毒因素者需脱离中毒环境并进行解毒处理等。
(二)对症支持治疗
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促进神经修复;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同时注重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发生周围神经炎时,需格外谨慎药物使用,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如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等方式改善营养状况相关的周围神经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神经发育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且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确保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周围神经炎时需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及药物相互作用,例如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时需关注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同时康复训练要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