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评估患者,选月经干净后3-7天手术,手术分麻醉、消毒铺巾、置入宫腔镜、摘除息肉、术后处理,术后要观察阴道出血、预防感染、注意休息活动、随访病理结果。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月经史、生育史等。例如,了解患者是否有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情况。同时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评估子宫息肉的大小、位置等。还会安排相关辅助检查,如妇科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子宫内息肉的数目、大小和位置等情况;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还会进行宫腔镜检查前的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考虑也有所不同。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会更关注手术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更年期或绝经后患者,会考虑息肉恶变的可能性等。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有吸烟史,可能会建议术前戒烟,因为吸烟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等。
2.手术时机选择
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此时子宫内膜较薄,有利于手术操作,可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但如果患者有异常子宫出血等紧急情况,可不受月经周期限制。
二、手术过程
1.麻醉
通常可选择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局部麻醉适用于息肉较小、患者能够配合的情况,医生会在宫颈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明显疼痛。静脉麻醉则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完全无痛感,更适用于对疼痛较为敏感或息肉情况较复杂的患者。
2.消毒铺巾
医生会对患者的外阴、阴道进行严格消毒,然后铺上无菌巾,创造无菌操作环境,防止术中感染。
3.置入宫腔镜
将宫腔镜通过阴道、宫颈置入宫腔。宫腔镜是一种带有光源和摄像头的器械,能够清晰观察宫腔内的情况。医生通过宫腔镜可以准确找到息肉的位置。
4.息肉摘除
根据息肉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息肉摘除。如果息肉较小,可使用宫腔镜下的活检钳直接钳取息肉;如果息肉较大或蒂部较粗,可能会使用电切环等器械将息肉切除。在切除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的子宫组织。切除的息肉会被取出送检,以明确病理性质。
5.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会在宫颈口放置纱布等进行压迫止血,一般在术后1-2小时取出。患者会被观察一段时间,监测生命体征等情况。如果没有异常,患者即可离开手术室,但需要注意休息,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等。
三、术后注意事项
1.阴道出血观察
术后患者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持续1-2周。如果阴道出血量较多,超过月经量,或者出血时间超过2周,应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患者对此的关注重点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担心影响生育,而更年期患者要警惕恶变等情况。
2.感染预防
患者需要保持外阴清洁,可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但要避免阴道冲洗。按照医生的嘱咐可能会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尤其是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术前有阴道炎等情况的患者。
3.休息与活动
术后患者需要适当休息,一般建议休息1-2周。但也不需要绝对卧床,可以进行适当的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影响身体恢复的行为。
4.病理结果随访
患者需要关注息肉的病理结果,如果病理报告提示有恶变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接受相应的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的后续处理也不同,年轻患者可能需要考虑生育等问题的进一步处理,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根据整体健康状况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