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有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感、平衡失调等症状,还常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头痛等;其原因包括耳部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耳石症)、神经系统疾病(如后循环缺血、前庭性偏头痛)及其他原因(如心血管疾病、颈椎病、精神心理因素),不同原因多见于不同人群且各有特点。
一、眩晕症的症状
(一)眩晕感
1.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感:患者会感觉自身在空间中旋转,或者周围的物体围绕自己转动,这种感觉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例如,部分梅尼埃病患者发作时会出现明显的自身旋转感,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2.平衡失调:由于眩晕导致平衡功能紊乱,患者行走或站立时会有不稳的感觉,容易向一侧倾倒。老年人发生眩晕时,因平衡失调更容易发生跌倒,进而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二)伴随症状
1.恶心、呕吐:眩晕发作时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这是因为内耳与胃肠道的神经支配有一定关联。比如,前庭神经元炎患者在眩晕发作时,常常会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脱水。
2.耳鸣、听力下降:某些眩晕疾病会伴随耳鸣和听力下降,如梅尼埃病。患者可出现单侧或双侧耳鸣,初期可能为低调嗡嗡声,随着病情进展,听力可能逐渐下降。儿童若患有梅尼埃病,可能影响其语言发育和学习,因为听力下降会干扰语言的接收和学习过程。
3.头痛:部分眩晕症患者会伴有头痛,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因人而异。例如,后循环缺血导致的眩晕可能伴随枕部或顶枕部的头痛。
二、眩晕症的原因
(一)耳部疾病
1.梅尼埃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内耳膜迷路积水会影响内耳的平衡和听觉功能,导致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该病多见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其具体病因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
2.前庭神经元炎:通常是由于前庭神经元受到病毒感染所致。患者在前驱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现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但一般无耳鸣和听力下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壮年相对多见。
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是由于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内引起。头部位置改变时会诱发短暂的眩晕,可伴有特征性的眼震。老年人因内耳结构退行性变,耳石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增加。
(二)神经系统疾病
1.后循环缺血:是由于供应脑干、小脑等后循环区域的血管发生缺血性病变引起。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者除了眩晕外,还可能伴有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等神经系统症状。
2.前庭性偏头痛:既有偏头痛的特点,又有前庭症状。其发病与遗传、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女性患者相对较多,常在青春期前后发病,与月经周期等因素可能存在关联。
(三)其他原因
1.心血管疾病:如低血压、高血压急症等。低血压患者在体位突然改变时,可能因脑供血不足出现眩晕;高血压急症时,血压急剧升高也可导致眩晕。老年人血压调节功能较差,更容易受到体位和血压波动的影响而发生眩晕。
2.颈椎病: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眩晕。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等因素容易诱发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发病可能略多于女性。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可能导致躯体化症状,其中包括眩晕。这类患者的眩晕症状往往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基础,且情绪波动会加重眩晕症状,在中青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