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瘢痕妊娠是特殊异位妊娠,发病与解剖、内膜因素相关,有停经、阴道流血、腹痛等表现,通过超声、血hCG检测诊断,可致子宫破裂等危害,需个体化治疗,包括保守和手术治疗,育龄女性及孕产妇需注意相应事项,有剖宫产史育龄女性备孕前评估,孕产妇确诊后配合治疗及术后避孕。
发病机制
解剖因素: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形成凹陷、憩室等结构,为受精卵着床提供了异常的场所。子宫肌层在剖宫产切口处受损,瘢痕处的肌纤维组织薄弱,子宫内膜及肌层不连续,使得受精卵容易种植在此处。
内膜因素:多次剖宫产、子宫内膜损伤、炎症等因素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和修复功能,增加了受精卵着床于瘢痕处的风险。例如,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其子宫内膜的形态和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影响受精卵正常着床于宫腔内。
临床表现
停经史:多数患者有停经史,和正常妊娠一样,先出现停经,然后可能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症状。
阴道流血: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可多可少。部分患者可能在停经后不久就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随着妊娠的进展,流血可能增多。
腹痛:部分患者可能有下腹隐痛或胀痛,当胚胎在瘢痕处生长,导致瘢痕处破裂时,会出现剧烈腹痛,伴有腹腔内出血等急腹症表现。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可发现宫腔内无妊娠囊,而在子宫前壁峡部剖宫产瘢痕处可见妊娠囊或混合性回声团,妊娠囊周围有肌层包绕。超声还可观察瘢痕处肌层的厚度等情况,帮助判断妊娠的部位和风险。
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hCG水平较正常宫内妊娠低,但仍会持续升高。通过监测hCG的变化,可以辅助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并评估治疗效果。
危害
子宫破裂:随着胚胎在瘢痕处不断生长,子宫瘢痕处肌层越来越薄,最终可能导致子宫破裂,引起严重的腹腔内出血,危及生命。这种情况在妊娠中晚期或分娩期都可能发生,是剖宫产瘢痕妊娠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切除子宫风险:为了挽救生命,可能需要切除子宫,这会对患者的生殖功能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孕周、血hCG水平、瘢痕处肌层厚度、有无腹痛及腹腔内出血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适用于血hCG水平较低、瘢痕处肌层较厚、无明显腹痛及腹腔内出血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甲氨蝶呤等,通过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吸收。但需要密切监测hCG水平及超声变化。
手术治疗:对于血hCG水平较高、瘢痕处肌层菲薄、有腹痛或腹腔内出血等情况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瘢痕处妊娠物清除术、子宫动脉栓塞后手术等。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尽量保留子宫;但如果子宫破裂等情况严重,为挽救生命可能需要切除子宫。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有剖宫产史的育龄女性如果出现停经后阴道流血、腹痛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剖宫产瘢痕妊娠,及时就医检查。在备孕前,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应进行详细的孕前评估,了解子宫瘢痕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处理,降低再次发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风险。
孕产妇:孕产妇一旦确诊剖宫产瘢痕妊娠,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阴道流血量、腹痛情况等。如果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同时,术后需要避孕一段时间,一般建议至少避孕1-2年,待子宫瘢痕恢复良好后再考虑再次妊娠,降低再次发生剖宫产瘢痕妊娠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