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需综合多方面措施根除,要明确病因并避免诱因,通过抗组胺药物等进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的考虑免疫治疗,关注儿童、老年、妊娠期等特殊人群,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因病因复杂部分患者需长时间治疗随访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明确病因并避免诱因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食物(如鱼、虾、蟹等)、药物(如青霉素等)、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自身免疫、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精神因素等有关。患者应尽量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过敏原检测等手段明确可能的病因,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这些诱因。例如,若发现对某种食物过敏,应严格禁食;若因感染因素诱发,需积极治疗相关感染性疾病。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可通过拮抗组胺受体来缓解症状。常用的有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这类药物相对副作用较少,能有效控制风团和瘙痒等症状。一般需要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维持治疗,以达到稳定控制病情、减少发作的目的。
2.其他药物:对于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会考虑使用其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一般不首选,仅在病情严重时短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这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等。但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
三、免疫治疗
对于自身免疫性因素介导的慢性荨麻疹,可能会考虑免疫治疗。例如,对于伴有自身抗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用相关的免疫调节治疗,但免疫治疗的选择和应用较为复杂,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精准评估和决策。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慢性荨麻疹时,在药物选择上需更加谨慎。应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抗组胺药物,且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合理调整剂量。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例如,2岁以下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其他药物时需注意对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老年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因搔抓等导致皮肤破损而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来说,应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且在用药前需充分评估风险与收益。例如,某些抗组胺药物在妊娠期的安全性需要谨慎考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在保证孕妇病情得到控制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胎儿的安全。
五、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精神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另外,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炎热等极端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诱发荨麻疹发作。
慢性荨麻疹的根除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通过明确病因、合理用药、关注特殊人群以及调整生活方式等多维度的干预,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随访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