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检查包括耳镜检查(适用于各年龄段婴儿,观察鼓膜情况,操作需轻柔)和鼓气耳镜检查(可用于婴儿中耳炎检查,判断鼓膜活动度,操作时通过捏放橡皮球改变耳道压力观察鼓膜运动);听力检查包括耳声发射检查(适用于各月龄婴儿,初步筛查听力,探头轻柔放置外耳道,婴儿需安静)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怀疑中耳炎致听力损失时进行,安静或睡眠下贴电极记录脑干对声音反应,需专业人员操作);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CT检查(怀疑复杂耳部病变时考虑,婴儿需谨慎,固定头部扫描观察结构)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辐射敏感或需清晰显示软组织情况的婴儿中耳炎合适,放置婴儿固定,观察软组织结构)。
一、耳部检查
1.耳镜检查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年龄段婴儿,通过耳镜可以直接观察鼓膜的情况。婴儿的外耳道较狭窄,操作时需轻柔。耳镜检查能看到鼓膜是否充血、肿胀、穿孔等,若鼓膜充血明显,提示可能有中耳炎;若有穿孔,可见穿孔处有脓液等。
操作要点:选择合适大小的耳镜,将耳镜轻轻放入婴儿外耳道,注意方向,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观察鼓膜的色泽、形态等。
2.鼓气耳镜检查
适用人群:可用于婴儿中耳炎的检查,能更准确判断鼓膜的活动度。对于婴儿来说,鼓气耳镜检查可以帮助判断中耳内是否有积液等情况。
操作要点:将鼓气耳镜置于外耳道,通过捏放橡皮球来改变耳道内压力,观察鼓膜的运动情况。如果鼓膜活动度差,可能提示中耳存在病变,如积液等。
二、听力检查
1.耳声发射检查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月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及小婴儿。耳声发射是利用声波引起耳蜗外毛细胞运动产生的机械波,经听骨链和鼓膜传导至外耳道,用仪器记录下来。婴儿的耳声发射检查可以初步筛查听力是否正常,若耳声发射未通过,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有关。
操作要点:将探头轻柔放置在婴儿外耳道,仪器会自动检测耳声发射信号。检查过程中要确保婴儿处于安静状态,避免外界干扰。
2.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
适用人群:对于怀疑有中耳炎导致听力损失的婴儿可以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那些通过耳声发射检查有异常的婴儿,ABR检查能更精确地评估听神经及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
操作要点:在婴儿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将电极贴放在婴儿头部特定部位,通过耳机给婴儿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刺激,记录脑干对声音的反应。检查过程需专业人员操作,要确保电极粘贴牢固,避免干扰信号。
三、影像学检查
1.颞骨CT检查
适用人群: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且怀疑有复杂耳部病变,如中耳炎合并有骨质破坏等情况时考虑进行。但由于CT有辐射,对于婴儿应谨慎选择,需权衡利弊。
操作要点:让婴儿保持安静,配合医生将头部固定好,进行颞骨CT扫描。扫描过程中要注意防护,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通过CT图像可以观察中耳、乳突等部位的结构,如是否有骨质破坏、积液等情况。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适用人群:对于一些对辐射敏感或需要更清晰显示软组织情况的婴儿中耳炎,MRI检查可能更合适。例如怀疑中耳内有病变累及周围软组织等情况时。
操作要点:将婴儿放置在MRI检查床上,保持身体不动,避免婴儿哭闹等影响图像质量。MRI检查过程中要确保婴儿的安全,机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较大,可提前采取一些安抚措施,如给婴儿使用耳塞等(需根据婴儿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中耳、内耳的软组织结构,对于诊断中耳炎有一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