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的评估包括认知功能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实验室检查(血液学检查、脑脊液检查)以及临床观察与病史采集(病史采集包括发病年龄、家族史等,临床观察包括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一、认知功能评估量表
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该量表包含定向力(时间、地点)、记忆力(即刻记忆、延迟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多个方面。总分30分,正常人为27-30分,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可能在20-24分,中度患者10-19分,重度患者低于10分。例如,让患者回答现在是什么季节、年份、今天是几号、星期几等时间定向问题,以及回忆三个无关单词等记忆问题来进行评估。
2.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30分,主要评估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思维、延迟回忆等多个认知领域。对于轻度认知障碍的筛查更为敏感,得分低于26分提示认知功能可能存在异常。比如其中有画钟试验来评估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让患者画一个钟表并准确标注出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等。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以观察大脑结构的变化,老年痴呆患者可能出现海马体萎缩、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表现。海马体是与记忆密切相关的脑区,其体积缩小在早期老年痴呆诊断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通过MRI的T1加权像等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脑部结构的细微变化,对于排除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脑梗死等)也有重要作用。
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检测大脑的代谢情况,老年痴呆患者大脑特定区域(如顶叶、颞叶、海马区等)会出现葡萄糖代谢减低。其中氟代脱氧葡萄糖PET(FDG-PE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发现潜在的代谢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老年痴呆,但该检查相对昂贵且操作复杂。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如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甲状腺功能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血生化中的血糖异常可能与血管性痴呆等相关,血脂异常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认知功能改变。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引起记忆力减退等认知障碍表现,通过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明确。
2.脑脊液检查:检测脑脊液中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蛋白(p-tau)等标志物。老年痴呆患者脑脊液中Aβ1-42水平降低,p-tau水平升高,但该检查是有创检查,一般在临床上不作为常规筛查项目,多用于科研或鉴别诊断等情况。
四、临床观察与病史采集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年龄、家族史(老年痴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老年痴呆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既往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这些疾病都可能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起病形式及病情发展过程等。例如,患者是缓慢起病还是突然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等情况。
2.临床观察: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是否能够独立穿衣、进食、洗澡、如厕等,以及社会功能方面,如是否还能正常参与社交活动、工作等。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出现生活能力下降,如忘记关煤气、经常迷路等情况,需要高度警惕老年痴呆的可能。对于老年人,家属应密切关注其日常行为和认知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