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分为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不同类型有不同典型症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要避免刺激因素、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外用有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组胺药物等,系统药物治疗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使用时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皮炎的症状
(一)不同类型皮炎的典型症状
1.接触性皮炎
有明确的接触史,皮肤接触致敏物或刺激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炎症反应。急性期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水疱破裂后可出现糜烂、渗出;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出现结痂、脱屑;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例如,接触油漆后,接触部位很快出现红斑、瘙痒,严重时会有水疱形成。
儿童接触尿布等刺激性物质后也易发生接触性皮炎,局部皮肤发红、起疹,因瘙痒可能会哭闹不安。
2.脂溢性皮炎
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部等。头皮部位表现为头皮油腻,有鳞屑,严重时可出现黄色油腻性痂皮,伴有瘙痒;面部多在眉弓、鼻唇沟等部位出现红斑,覆有细小鳞屑,可伴有轻度瘙痒;胸背部可见红斑,上覆油腻性鳞屑。
婴儿脂溢性皮炎多在出生后2-10周发病,头皮覆盖油腻的黄褐色鳞屑痂,形似脂溢,一般无明显瘙痒,多数在数周内可自愈,但也有持续数月的情况。
3.神经性皮炎
好发于颈部、肘部、骶尾部等部位。初期局部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扁平丘疹,逐渐融合成片,皮肤增厚,纹理加深,呈苔藓样变,皮纹增粗,表面可有抓痕、血痂等。
成年人多见,但儿童也可能因精神因素等诱发,如学习压力大等可能导致儿童神经性皮炎发作,局部皮肤瘙痒后搔抓形成皮疹。
二、皮炎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避免刺激因素
对于接触性皮炎患者,要尽快明确并避免接触致敏或刺激性物质。例如,明确是对某种化妆品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该化妆品;对于神经性皮炎患者,要减少搔抓、摩擦等刺激,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清洗时水温不宜过高。
儿童要注意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如婴儿选择棉质尿布,避免使用化纤材质的尿布等。
2.调整生活方式
脂溢性皮炎患者要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饮食上要少吃辛辣、油腻、甜食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儿童脂溢性皮炎患者的家长要注意合理喂养,婴儿期避免过度喂养。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多种皮炎。如弱效糖皮质激素可用于儿童面部、婴儿皮肤等薄嫩部位的皮炎,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肥厚性皮损等情况。但要注意使用时间和部位,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例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用于轻度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及儿童患者,避免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可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等。
抗组胺药物:具有止痒作用,可口服,如氯雷他定等,适用于瘙痒明显的皮炎患者。儿童可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剂型,如氯雷他定糖浆等。
2.系统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伴有感染的皮炎患者,如脂溢性皮炎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
糖皮质激素:对于严重的急性皮炎,如泛发性接触性皮炎等,可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要注意其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免疫抑制、骨质疏松等,儿童使用时要严格评估风险受益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