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炎是神经或神经群发生炎症、衰退或变质的疾病,按受累范围分单神经炎与多发性神经炎,按病因分感染性、营养缺乏及代谢障碍性、中毒性、免疫介导性等,病因涉感染、营养代谢、中毒、免疫等,临床表现有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诊断靠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评估、神经电生理检查,治疗需去除病因及神经营养支持,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神经炎的定义
神经炎是指神经或神经群发生炎症、衰退或变质的疾病,其症状因病因不同而异,常见表现为疼痛、触痛、刺痛,受累神经区域可出现痒痛、知觉丧失、红肿及痉挛等情况。
二、分类
1.按受累范围分类
单神经炎:仅单一神经发生炎症,如桡神经麻痹等。
多发性神经炎:多个神经同时或先后受累,常见于末梢神经炎等情况。
2.按病因分类
感染性神经炎:由病毒(如带状疱疹病毒)、细菌(如结核杆菌)等感染引发。
营养缺乏及代谢障碍性神经炎:因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导致神经受损。
中毒性神经炎:药物(如呋喃类药物)、重金属(如铅、汞)等中毒引起神经病变。
免疫介导性神经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攻击神经所致。
三、病因分析
1.感染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直接侵袭神经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例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导致相应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神经炎症状。
2.营养代谢因素
B族维生素是神经代谢所需的重要物质,缺乏时易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神经纤维变性,进而引发多发性神经炎。
3.中毒因素
某些药物(如长期服用呋喃妥因)或接触重金属(如铅暴露)会损伤神经细胞,干扰神经的正常传导。
4.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时,免疫系统错误地将神经组织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神经炎症和损伤,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针对神经髓鞘的自身抗体。
四、临床表现
1.感觉障碍
肢体远端常出现对称性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感、针刺感等,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
2.运动障碍
可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严重时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出现皮肤发凉、苍白、潮红,汗腺分泌异常(多汗或无汗),以及指甲粗糙、变薄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感染史、用药史、中毒接触史、代谢性疾病史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
2.临床表现评估
根据患者出现的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初步推测神经炎的类型。
3.神经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检查可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等异常,辅助诊断神经炎及评估神经受损程度。
六、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如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性神经炎)、停用可疑中毒药物(针对中毒性神经炎)、控制血糖(针对糖尿病性神经炎)等。
2.神经营养支持
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神经炎需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发育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无明确必要,不应随意使用成人神经修复类药物,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
2.孕妇
孕妇发生神经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用药。
3.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多系统疾病,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神经营养药物等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