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涵盖按发育水平循序渐进开展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训练,针对异常姿势应用定制矫形器、正确体位摆放,进行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通过轻柔按摩、适当热敷辅助物理治疗,让患儿参与手工等作业活动,婴幼儿期重游戏化促正常运动发育,学龄期注重社会适应与学习能力培养,特殊病史患儿训练更谨慎,整体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原则以最大程度促进康复。
一、运动功能训练
1.粗大运动训练:按患儿发育水平循序渐进开展,如针对不能翻身的患儿,可通过辅助手法引导其躯干协调运动以练习翻身;能坐的患儿可训练平衡能力,如让其在稳定平面上尝试向不同方向伸手取物来锻炼坐位平衡;爬行训练可利用垫子等创造合适环境,辅助患儿四肢协调运动;站立训练借助学步车或平行杠等器械,帮助患儿逐渐适应站立姿势及下肢承重;步行训练则从扶持步行逐步过渡到独立步行,训练过程中需关注步态是否正常。
2.精细运动训练:借助积木、拼图、串珠等玩具进行,训练手部抓握、捏取、对指等能力,例如让患儿用手指准确捡起小珠子,从简单操作逐步过渡到复杂精细动作,促进手部精细运动功能发展。
二、姿势矫正训练
1.矫形器应用:针对存在尖足、剪刀步等异常姿势的患儿,可佩戴合适的矫形器来纠正异常姿势,矫形器需根据患儿身体形态定制,以起到长期矫正和预防姿势畸形的作用。
2.体位摆放:在患儿休息或日常活动中,采用正确体位摆放,如仰卧位时将下肢外展外旋摆放,坐位时保持躯干正直、臀部充分接触座椅等,以此预防异常姿势的进一步发展。
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进食训练:训练患儿用勺子自主进食,从辅助喂食逐步过渡到独立进食,可选择合适大小、重量的餐具,引导患儿掌握进食的动作顺序和技巧,培养自理能力。
2.穿衣训练:教导患儿配合穿衣动作,如如何伸手穿袖子、如何配合穿上裤子等,通过反复练习让患儿逐渐学会自己穿衣,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自理水平。
3.洗漱训练:包括洗脸、刷牙等,引导患儿参与相关动作,如拿起毛巾擦拭脸部、握住牙刷进行简单刷牙动作等,帮助患儿适应日常洗漱流程。
四、物理治疗辅助
1.按摩:采用轻柔的按摩手法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按摩部位根据患儿肌肉紧张情况确定,如针对腿部紧张肌肉可进行舒缓按摩,按摩时力度需适中,以患儿感觉舒适为宜,避免造成损伤。
2.热敷:对于肌肉紧张的部位,可适当进行热敷,利用温热效应放松肌肉,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患儿皮肤。
五、作业治疗参与
让患儿参与有目的的日常活动,如手工制作(折纸、捏橡皮泥等)、使用日常生活工具等作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患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及生活自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患儿能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六、不同人群训练特点
1.婴幼儿期:重点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姿势,训练以游戏化、趣味性方式进行,利用玩具引导患儿主动参与运动,如通过滚动球等游戏促进大运动发展。
2.学龄期:除巩固运动功能外,注重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可结合学校生活场景设计训练内容,如让患儿参与简单的校园任务模拟训练,提高其在集体环境中的适应和互动能力。
3.特殊病史或身体状况患儿:训练时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患儿反应,根据其具体病史和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确保训练安全有效,例如有心脏疾病的患儿在训练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整体训练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原则,充分考虑患儿个体差异,以最大程度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