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体是缺乏细胞壁、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经飞沫传播;孩子感染后有发热、咳嗽等表现,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诊断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一般治疗(休息护理、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预防要避免交叉感染、增强孩子免疫力。
一、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体特点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其中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儿童密集的场所如学校等容易传播。
二、孩子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发热:多为持续性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孩子发热会持续1-3周。例如一些研究显示,约70%支原体肺炎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且热程相对较长。
咳嗽:初期为干咳,之后可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有的孩子咳嗽像犬吠样或呈痉挛性咳嗽,夜间咳嗽往往比较明显,这是支原体感染导致呼吸道炎症刺激引起的。
其他表现:部分孩子可能伴有乏力、咽痛、头痛等症状,少数孩子还可能出现皮疹、结膜炎等肺外表现。
2.不同年龄孩子的表现差异
婴幼儿:婴幼儿支原体感染时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以喘息、气促等呼吸道症状为主,容易被误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等其他疾病。
学龄儿童:学龄儿童症状相对典型,上述发热、咳嗽等表现较为突出。
三、孩子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支原体抗体检测:包括IgM抗体和IgG抗体检测,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IgG抗体出现较晚,但可用于回顾性诊断。例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支原体抗体,若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支原体感染。
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支原体核酸,这种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能够早期快速诊断支原体感染。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见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孩子可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改变,有的则呈支气管肺炎表现。
胸部CT: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支原体肺炎,胸部CT有助于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病变情况,比如能发现肺部更细微的浸润影等。
四、孩子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与护理:让孩子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对于咳嗽明显的孩子,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协助孩子拍背咳痰。
对症治疗: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等)或药物退热(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根据孩子年龄等选择合适的退热方式,优先非药物干预,低龄儿童避免使用不恰当药物);咳嗽剧烈影响休息和睡眠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但要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
2.抗感染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如阿奇霉素等。阿奇霉素一般采用序贯疗法,即口服3-5天后停药几天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用药。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支原体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但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需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
五、孩子支原体感染的预防措施
1.避免交叉感染
在支原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孩子所在班级有支原体感染病例,要注意让孩子与患病儿童保持距离,教育孩子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等。
2.增强孩子免疫力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均衡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支原体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