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表现多样,轻度以局部治疗为主,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特点;毛囊炎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炎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分细菌性和真菌性,治疗以抗感染为主,不同人群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因
痤疮
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增高,导致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免疫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青春期人群由于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是痤疮的高发人群,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糖、高脂饮食,长期熬夜等也会加重痤疮。
毛囊炎
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如马拉色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皮肤不洁、搔抓、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毛囊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也易罹患毛囊炎。
二、临床表现
痤疮
好发于面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皮疹表现多样,包括粉刺(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一般无明显疼痛或仅有轻度瘙痒,炎症明显时可伴有疼痛。青春期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可逐渐缓解,但也有部分会遗留瘢痕。
毛囊炎
细菌性毛囊炎初起为红色毛囊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及外阴等部位,有瘙痒或疼痛。真菌性毛囊炎多见于多汗、肥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颈、胸、背、上臂、腋窝等部位,皮疹为红色毛囊性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周边有红晕,可反复发作。
三、实验室检查
痤疮
一般无需特殊实验室检查,医生主要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但在一些重度痤疮患者中,可能会检测激素水平,如雄激素水平等,以排除内分泌异常导致的痤疮。
毛囊炎
对于细菌性毛囊炎,可进行脓液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可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病原菌并指导治疗。对于真菌性毛囊炎,可进行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如在镜检中发现菌丝或孢子,培养出相应的致病真菌,即可确诊。
四、治疗原则
痤疮
轻度痤疮以局部治疗为主,可外用维A酸类药物(如阿达帕林凝胶)、过氧化苯甲酰等。中度痤疮需要联合口服药物,如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异维A酸等。重度痤疮可能需要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但需谨慎使用。同时,患者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清淡饮食、规律作息等。
毛囊炎
细菌性毛囊炎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轻者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重者需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呋辛)。真菌性毛囊炎需要抗真菌治疗,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严重者需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
五、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
儿童痤疮较少见,多与遗传、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有关,治疗上更倾向于温和的局部治疗,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儿童毛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由于儿童皮肤娇嫩,用药时要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且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
孕妇
痤疮在孕妇中可能会发生变化,治疗需谨慎,一般避免口服异维A酸等有致畸风险的药物,可选择外用药物。孕妇毛囊炎的治疗也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外用药物,如局部清洁后外用红霉素软膏等。
老年人
老年人痤疮较少,毛囊炎可能与老年人皮肤防御功能下降、基础疾病多等有关,如糖尿病老年人发生毛囊炎时,要积极控制血糖,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