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粘连是宫颈管黏膜受损致颈管狭窄或闭锁,病因有手术操作(人工流产、宫颈手术)和感染(宫腔内、宫颈局部感染),表现为月经异常(闭经或月经过少)和周期性腹痛,可通过病史询问、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诊断,治疗有宫颈扩张术和宫腔镜下宫颈粘连分离术,需规范手术操作、注意术后护理、减少不必要宫腔操作来预防。
一、定义
宫颈粘连是指由于宫颈管黏膜受损伤后粘连致颈管狭窄或闭锁。
二、病因
1.手术操作相关
人工流产术:是导致宫颈粘连的常见原因。在人工流产过程中,过度搔刮宫颈管、吸宫时负压过大等,容易损伤宫颈管黏膜,使宫颈局部的防御能力下降,进而引发感染,导致宫颈粘连。尤其是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发生宫颈粘连的风险更高。从年龄角度看,处于生育年龄、有过多次人工流产经历的女性是高危人群。
宫颈手术:如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电灼术等,手术过程中对宫颈组织造成损伤,如果术后恢复不佳,也可能引起宫颈粘连。
2.感染因素
宫腔内感染: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病原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经阴道、宫颈上行感染宫腔,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等,炎症蔓延至宫颈,导致宫颈粘连。对于产后的女性,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如果产褥期不注意卫生,就容易发生宫腔内感染。
宫颈局部感染:不注意经期卫生、不洁性生活等,可引起宫颈局部的炎症,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宫颈粘连。例如,经期性生活的女性,细菌容易侵入宫颈,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月经异常
闭经或月经过少:宫颈完全粘连时,经血无法排出,可出现闭经;部分粘连时,经量会减少。这种情况在人工流产术后比较常见,女性可能发现术后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少于以往。
2.周期性腹痛
下腹疼痛:一般在人工流产或宫颈手术后1个月左右,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较为轻微,有的则较为剧烈。这是因为经血排出受阻,积聚在宫腔内,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疼痛。
四、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的手术史,包括人工流产、宫颈手术等情况,以及是否有宫腔内感染的相关病史,如产后或流产后发热、腹痛等。
2.妇科检查
宫颈举痛:医生进行妇科检查时,可能会发现宫颈有举痛,即按压宫颈时患者会感到疼痛。
子宫增大、压痛:由于宫腔内有积血,子宫可能会增大,且有压痛。
3.超声检查
B超检查:可以发现宫腔内有积液,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宫颈粘连。经阴道超声检查相对更清晰,能更准确地观察宫腔内的情况。
五、治疗措施
1.宫颈扩张术
通过扩张宫颈,分离粘连的组织。一般在消毒后,用宫颈扩张器逐步扩张宫颈,使粘连的部位分开。对于轻度的宫颈粘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宫腔镜下宫颈粘连分离术
在宫腔镜的直视下,能够更精准地分离宫颈粘连组织。这种方法创伤相对较小,且可以清晰地看到粘连的范围和程度,分离更彻底,术后复发的几率相对较低。
六、预防措施
1.规范手术操作
医疗机构在进行人工流产、宫颈手术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过度搔刮宫颈管等操作,减少对宫颈黏膜的损伤。医护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手术技巧。
2.注意术后护理
患者在人工流产或宫颈手术后,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和盆浴,预防感染。如果术后出现腹痛、阴道异常分泌物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3.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
非必要情况下,尽量避免多次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女性要做好避孕措施,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从而降低人工流产的次数。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可以选择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如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