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理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致纹状体多巴胺减少,起病隐匿、进展慢,表现为静止性震颤等;帕金森综合症有明确病因,如感染、药物等,除类似帕金森病症状外有原发病表现;诊断上帕金森病靠临床表现及排除其他病变,帕金森综合症需详询病史等明病因来鉴别;治疗上帕金森病以药物等为主,帕金森综合症先治原发病再对症处理,不同人群需依自身情况注意相关要点。
帕金森综合症:有明确病因的帕金森样表现,比如感染(如脑炎后可出现帕金森综合症,通常在脑炎急性期后数年内发生)、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等可引起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锰中毒等)、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病可导致帕金森综合症表现)等,是由其他明确的疾病或因素引发的类似帕金森病症状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特点
帕金森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肌强直(肢体僵硬,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呈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可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困难,逐渐发展为全身性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减少,瞬目动作减少呈“面具脸”等)、姿势步态异常(起步困难,起步后小步前冲,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即慌张步态等)。
帕金森综合症:除了具有和帕金森病类似的运动症状外,还有其原发病的相关表现,比如感染导致的帕金森综合症可能在脑炎急性期有发热等感染症状及相应神经系统其他损害表现;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有明确的服药史;中毒导致的帕金森综合症有中毒接触史及相应中毒的全身表现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神经系统查体等进行诊断,目前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可确诊,脑CT、MRI检查可排除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
帕金森综合症:诊断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用药史、中毒史、感染史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来明确引发帕金森综合症的具体病因,从而与帕金森病进行鉴别。
治疗差异
帕金森病: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多巴胺替代疗法,使用左旋多巴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等;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等)、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等)、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是首选且主要的治疗手段,需根据患者不同病程阶段等调整用药方案。
帕金森综合症:治疗首先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比如感染引起的要积极控制感染,药物引起的要考虑调整相关药物,中毒引起的要进行解毒等相应处理,同时针对帕金森样症状可参考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处理,但原发病的处理是关键。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面对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症时需要注意:中老年人群是高发群体,男性和女性在发病率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不是绝对的显著差异。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而有脑炎病史、长期接触某些毒物等情况的人群易出现帕金森综合症。在生活方式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症的预防和管理都有一定帮助,比如适度运动等。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要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注重药物治疗的规范和长期管理;对于帕金森综合症患者,除了针对帕金森症状的处理,更要重视原发病因的干预和控制,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在治疗中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等问题,儿童若出现类似帕金森样表现则更要仔细排查是否有特殊病因导致的帕金森综合症等情况,需谨慎进行药物等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