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治疗需综合一般治疗、抗真菌药物治疗及针对特殊人群处理来实现去根,一般治疗包括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及接触刺激性物质;抗真菌药物治疗分外用和口服,外用有咪唑类、丙烯胺类等且需坚持用至皮疹消退后1-2周,口服适用于外用不佳等情况但要注意不良反应;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选刺激性小药物、监督避免搔抓等,孕妇优先选影响小的外用药物、避免口服,老年人要注意保湿、监测肝肾功能及防护。
一、一般治疗
1.保持手部清洁干燥
洗手后要及时擦干,尤其是指缝等部位。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浸水,如长时间洗碗、洗衣服等可佩戴手套防护。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洗手后家长要帮助擦干,避免因手部潮湿增加手癣发生风险;成年人要注意养成良好的洗手后擦干习惯。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接触水的职业人群,更要严格遵循手部清洁干燥的要求,以降低手癣复发可能。
2.避免搔抓及接触刺激性物质
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容易继发感染,加重手癣病情且可能传播至身体其他部位。要避免接触如洗洁精、汽油等刺激性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损伤手部皮肤屏障,不利于手癣恢复。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好奇心强可能会不自觉搔抓,家长需多加引导;成年人要注意工作生活中对刺激性物质的防护。
二、抗真菌药物治疗
1.外用抗真菌药物
常用的有咪唑类,如克霉唑、咪康唑等,这类药物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对于轻度手癣患者,外用抗真菌药物是首选。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时,儿童要选择相对温和、刺激性小的外用抗真菌药物剂型,如乳膏等,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等黏膜部位;成年人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抗真菌药物剂型。
还有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等,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从而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外用抗真菌药物需要坚持使用,一般要持续用药至皮疹完全消退后1-2周,以确保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
2.口服抗真菌药物
对于外用药物疗效不佳、反复发作、皮疹面积较大的手癣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肝毒性等不良反应风险,在使用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轻易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优先选择外用药物;成年人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手癣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外用药物应选择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剂型,如儿童专用的抗真菌乳膏。家长要监督儿童避免搔抓,防止病情加重或传播。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生活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干燥,其使用的毛巾、手套等物品要定期消毒。
2.孕妇
孕妇患手癣时,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较为安全,但也需要谨慎选择。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等。在使用前要咨询医生,权衡治疗的收益和可能的风险。口服抗真菌药物对胎儿有潜在的不良影响,孕妇应避免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
3.老年人
老年人手癣患者常伴有皮肤干燥等问题,在治疗时除了抗真菌治疗外,要注意保湿。可在使用抗真菌药物后涂抹温和的保湿霜,以保护皮肤屏障。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同时,老年人要注意生活中的防护,如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保持手部清洁干燥等,以促进手癣的恢复和防止复发。
手癣要去根需要综合采取一般治疗、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严格遵循治疗原则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