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常见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利、视野缺损等症状,出血性常见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出现相关症状应警惕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症状
1.一般表现
头晕:部分患者在脑梗死前可能会出现头晕症状,可为轻度或重度头晕,可伴有头重脚轻感,这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异常,影响了前庭神经等相关结构的功能。年龄较大、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头晕症状,因为这类人群血管弹性差、血液黏稠度高,更易发生脑血管狭窄等情况导致脑供血不足。
肢体无力: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一侧肢体(如单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患者可能会出现拿东西不稳、行走时腿发软甚至不能行走等情况。例如脑梗死发生在大脑半球运动区相关血管时,会导致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血管病变,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出现肢体无力;老年女性如果长期缺乏运动,也可能因血管弹性等问题增加发病风险。
言语不利:表现为说话不清楚、言语含糊,可能出现找词困难、言语不连贯等情况。这是因为脑部语言中枢相关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影响了语言功能的正常表达。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脑血管病风险,进而容易出现言语不利症状;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影响脑内代谢等,也可能增加脑血管病发生概率导致言语问题。
2.特殊表现
视野缺损:如果病变影响到视觉中枢相关的脑血管,可能会出现视野缺损,比如一侧眼睛的视野部分缺失等情况。对于有动脉硬化且年龄较大的人群,随着血管逐渐硬化狭窄,更容易发生这种因血管病变导致的视野缺损。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症状
1.头痛:脑出血患者多有剧烈头痛,常为突然发生的头部胀痛、炸裂样痛等。这是因为脑出血后血液刺激脑膜等结构,引起疼痛感觉。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压突然升高时更容易诱发脑出血出现剧烈头痛,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减退,血压波动时更易发生脑出血;有动脉瘤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可能因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引发头痛。
2.呕吐:多数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多为喷射性呕吐,即呕吐呈一股一股喷出。这是由于脑出血后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对于有颅内占位性病变基础的患者,本身颅内环境就可能存在异常,再发生脑出血时颅内压升高更明显,更容易出现喷射性呕吐;儿童如果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其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等特点,颅内压升高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但也会有呕吐等表现。
3.意识障碍:病情较重的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这是因为脑出血影响了脑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结构,导致意识水平下降。老年人本身脑功能有所减退,发生脑出血时更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意识障碍;新生儿如果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其脑部发育尚未成熟,意识障碍表现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特别关注其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4.肢体瘫痪: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类似,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能出现肢体瘫痪,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等。例如脑出血发生在基底节区时,常导致对侧肢体出现偏瘫症状。有脑血管畸形基础的患者,发生脑出血导致肢体瘫痪的风险相对较高;妊娠期女性如果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肢体瘫痪等症状的观察和处理也需要考虑到胎儿等多方面因素。
总之,脑血管病的症状多样,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高度警惕脑血管病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